<tt id="m0uk4"></tt>
  • 
    
    1.  
      2009年經濟基調: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
          2008-12-06    作者:孫健芳    來源:經濟觀察報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政策方針是來年宏觀經濟調控的風向標。在2008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穩定市場信心成為政府工作要旨,我們也看到,目前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已經傳達出2009年“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總基調。

      新經濟基調

        按照慣例,每年12月3日左右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時間,2008年則推遲幾天,來自國家部委的人士解釋,部分原因是由于國家領導人的日程安排導致,另外,由于2009年世界和中國經濟變化多舛,中國需要更多時間關注,并與全球聯手建立經濟運行的協調機制。
        雖然中央經濟會議在12月8日才召開,但接受采訪的政府官員都表示,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不會給出太多的懸念,之前多次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28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明確傳達出,2009年中國經濟總基調可能就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一些人將其更加寬泛理解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抓改革、重民生、促穩定”。
        至此,從2008年初到12月初,中國經濟總基調已經出現了4次較大的變更,從年初的雙防(防通脹和經濟過熱)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增長和控通脹),到9月份的“全面保增長”,以及11月的“保增長、擴內需”。未來一年,這種基調被轉承到“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上來。
        2008年中國經濟總基調之所以多次變化,其背后是過去10個月中間,中國宏觀經濟本身變化起伏,而且每次變化關口都面臨著多舛的命運。
        2008年初,宏觀總調定位為“防過熱和防通脹”。當時無人懷疑此基調的必要性,因為2月份中國通脹率高達到8.9%。
        但之后,中國經濟形勢變化很快,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的周期從2007年下半年就開始往下走,但下滑惡化的跡象直到來年四五月份顯現,當時一些有前瞻性的經濟學家去沿海調查,發現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企業——外貿企業和中小企業正被過緊的宏觀調控所傷害。之后,全國各地陸續傳出中小民營企業大批破產的消息。
        此時,中國政府依然不能更改“雙防”的基調,因為當時國內通脹率依舊在6%之上。法國巴黎百富勤董事副總經理陳興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對中國宏觀經濟,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三個不共識,有兩派力量在起作用,一派認為通貨膨脹是當時中國經濟當中的首要問題,另一派認為增長的問題比通貨膨脹可能還要嚴重。
        由于這種不共識,中國經濟政策調整被延后,雖然6月份國內通脹率連續多月下滑,但中國政府還是在6月15日和25日分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7月初,中央最高領導分頭去全國各地進行企業調查,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嚴重情況被反映上去;7月中旬,國務院分三次召開了金融和地產討論會、經濟學家的討論會和中央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之后確定為新的“一保一控”(即保經濟增長和控通貨膨脹)的經濟總基調。
        7月份這次調整是2008年經濟總基調的轉折點,以此為界,“控通脹”被放到“保增長”之后。
        但中國宏觀經濟的冬天還是提前來臨了,9月份之后,美國次貸危機惡化,演變成全球的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危機疊加中國宏觀經濟下滑周期,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加快。“這次中國經濟困難程度將嚴重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10月下旬,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11月公布的10月宏觀經濟數據再次驗證了這一點。10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則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增速為負,這表明通貨緊縮正在形成;最嚴重的還是中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其8.2%增長率接近1998年危機時的水平。
        實際上,從9月份開始,中國經濟的總基調已經從“一保一控”轉移到“全力保經濟增長”上來,但這次調整是一次過渡式調整。
        但經濟下滑慣性太大,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可能需要三年時間的修整,“如果沒有經濟刺激方案出來,中國GDP增長率跌破6%不是沒有可能的。”11月下旬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在此情況下,單一的“保增長”口號略顯單薄,中國經濟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支持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
        于是在11月,“擴內需”被加入政府促動經濟發展的總基調中,經過國務院多次會議修正,最終形成了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口號。

      新經濟政策

        “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是2009年宏觀調控的目的,而與此相應的是各類經濟政策的修正和調整。
        最先改變的是投資政策的調整。11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4萬億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此方案被國人稱之“投資十條”。
        一周后,國家發改委人士也透露,他們正在起草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此方案將在12月8日召開的經濟會議上討論,業內稱其為“消費十條”。
        在這之后,各個部委相繼提出各自促進經濟和諧發展的“十條措施”。
        針對社會保障問題,11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提出了穩定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努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等“就業和穩定勞動關系十條措施”。
        針對外貿部門不斷萎縮的情況,國務院、財政部、稅收部門從10月下旬開始,連續三次發布提高出口產品退稅率的各項措施。
        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2009年經濟政策中的一大重點。“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建立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持續了,未來中國的競爭一定是產業的競爭。”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說。
        在11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和之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又相繼提出了“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兼并重組;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服務業發展”等產業政策。
        1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研究部署了以金融促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提出了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進信貸服務等9項金融政策。
        至此,明年經濟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這套體系包括了投資、消費、外貿、社保、產業和金融等多層經濟政策。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好2009年經濟大政方針之后,其制定出貨幣供應、信貸投放、財政支出計劃將會報國務院審批,最后在2009年的人大會議上通過。不過今年由于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比較嚴峻,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向已經明朗。
        11月5日國務院會議已經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強化這一決定,而1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基本上確定2009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向寬松的走向。

        相關稿件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 形勢判斷引關注 2008-12-08
      · 中央經濟工作“議”些啥 2008-12-08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召開 人民幣貶值或成議題 2008-12-08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前釋放含金量 2008-12-08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關注 2008-12-08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m |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最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 日韩精品网站一区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