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改革開放30年,有多少記憶令人難忘,其中特別不能埋沒的是那些在改革大潮中奮勇搏擊、敢于沖浪的先鋒人物。他們曾經站在改革的風口浪尖,為探索改革之路披荊斬棘、開拓前進,也許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其中的不少人在奮進的中途倒下了,但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人民也不會忘記他們。
(1930年-
) 江蘇南京人。195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政協常委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1984年—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被國際管理學會授予“杰出成就獎”;2005年被授予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 以對計劃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方式的交易成本所做的比較為依據,他始終鮮明地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主張。“吳市場”——這一在1990年激烈辯論中被堅持計劃經濟的人們“贈送”的貶抑綽號,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成為美譽。他提出企業、競爭性市場體系和宏觀調節體系“三環節配套改革”的主張,解決了從適時轉變到整體改革的戰略問題。他認為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是實現企業的制度創新;他和他的“整體改革學派”在研究的基礎上闡明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對于深化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資料選自《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