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17日出爐。國內外經濟觀察家都在等待這批數據。因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出現了許多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會捧出什么樣的數據?過去實施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是否奏效?今后調控政策會作什么樣的調整?下半年中國經濟會否克服依然存在的重大不利因素?借年中經濟數據公布之際,本報特組織一組系列報道,試為讀者做客觀的分析。
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速開始回落。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上半年我國CPI上漲7.9%,比1至5月份降低0.2個百分點。 此前的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1.9%,同期CPI也達到了4.8%,從而引發了對經濟過熱的擔憂,“雙防”目標和從緊貨幣政策由此出臺。現在,種種跡象表明,經濟運行總體在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中國經濟形勢的基本面在下半年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平緩的下降過程,而這正是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要達到的又好又快的目標之一。中國經濟的平穩下降,不是那種周期性的拐點,而是從過高的增長速度回落到適度的水平。
過熱風險基本消除
國家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國經濟景氣監測預警報告》顯示,綜合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一致合成指數已經連續7個月小幅回落,描述未來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數繼續下行,經濟景氣呈持續高位回落的態勢,“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基本解除”。 中國經濟過熱風險被有效化解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去年年底,中央提出“把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并且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在貨幣政策上,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效抑制總需求的過度擴張,采取措施控制信貸規模,并加強對新開工項目的管理,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在財政政策上,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務支出,增加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促進居民擴大消費。 2007年第二季度,我國GDP增速達到本輪經濟擴張周期的峰值12.7%。此后,GDP增速已連續三個季度回落,今年二季度已降至10.2%。“這輪經濟增長的高峰已經過去了,從中國經濟的運行方向來看是往下回落。”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說。 諸建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投資方面,第一、第二季度,名義投資雖然沒有變,但因為通脹嚴重,實際投資增長比較低;出口方面,如果剔除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再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出口增長是比較低的;消費方面,前期的經濟放緩給后期的消費也帶來影響。 “為實現防止經濟增長偏快轉為過熱這一目標,中央采取了貨幣、財稅、貿易、土地等各項綜合性政策。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經濟出現增速回落,這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說。
通脹壓力仍然存在
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7%,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這是我國CPI同比漲幅在經歷了連續3個月8%高位后,首度回落到8%以內。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7.1%,較上月回落了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有觀點認為,國家宏觀調控手段正在見效,CPI自此將進入下行通道。 “接下來的幾個月,CPI很可能會沿著6%、5%的速度逐漸回落下去,直至企穩。”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從去年起,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手段來收縮銀根、增加供給,比如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農民種糧、養豬實施補貼等,加上新糧上市、蔬菜供應增多等因素的影響,CPI的同比漲幅開始有所下降。 對于CPI未來走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也認為,同比漲幅可能會繼續下行。因為農產品生產是有周期的,供求一旦增加上來不會是短期的,這種供求趨向平衡的變化會持續發展。而且,越往后翹尾因素的影響越小,這會使CPI出現前高后低的局面。 “一些原來短缺的重要食品,自然生產周期已經或接近完成,供求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張立群分析說,特別是生豬存欄明顯增加,油菜作物三年來首次增產,使得豬肉和食用油的供求趨向平衡,價格自然出現回落。 盡管如此,對于下半年通脹的擔憂依然存在。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當前國內經濟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存在著美國次貸危機、國際原油、糧食、商品價格上漲等不利的外部因素,而國內眼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則是物價上漲。預計下半年CPI大幅度繼續上揚不太可能,但也不會很快大幅回落。
警惕經濟增速大落
在宏觀調控目標取得預期目標的同時,也要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落的風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江蘇和上海調研時重申,要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宏觀調控的突出位置,努力把物價漲幅控制在經濟社會發展可承受的范圍內;同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保持經濟在較長時間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的起落。 今年以來,全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率創下了12年來的最高,但除去價格因素,只在13%至14%之間,與過去幾年基本持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然維持在25%的高位,但其實際增長率已明顯下降并處于5年來的最低水平;出口數量的增速則出現了大幅度下滑,從2007年初的25%左右降至最近的15%。 “由于近期不利因素增多,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應因時因勢而調整,既要防大起,也要防大落,尤其要防止出現增長速度明顯回落、物價水平依然較高的局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也認為,由于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特點的變化,下半年政府在政策選擇上要更加注意政策選擇的平衡性。 “已有的宏調政策,例如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增長要毫不動搖的堅持,下一步宏觀調控應由前一個階段的控制需求逐步轉為穩定需求,不僅要穩定出口增速,也要穩定投資增速和消費增速。”范劍平說。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減速水平在預料之中,國民經濟總體上正朝預期方向發展,年初確定的從緊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組合仍有必要維持。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委員們15日至16日聽取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的匯報后表示,下半年,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