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28 作者:劉文元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
客戶穿倉總金額僅為市場保證金總額萬分之五左右 | 在“十一”長假后,國內期貨市場出現了大范圍、連續跌停的情況,導致了市場風險急劇增加,期貨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中國期貨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昨天在接受《上海證券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發生百年不遇的巨大系統性風險,但是國內期貨行業整體運行平穩,期貨行業風險控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檢驗和提升。 對于此次風險形成的原因,該負責人表示,國內期貨行情劇烈的波動,主要是受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和深化的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暴跌行情,傳遞到了國內期貨市場,同時由于國慶長假期間停市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國內期貨品種發生了連續的跌停行情。從本質上看,這是一場由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而引起的一次大規模的系統性風險。 該負責人表示,盡管市場行情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是目前看,在監管部門、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系統性風險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已基本降至最低。他說,風險發生以來,中國期貨業協會與監管部門、交易所和廣大會員保持了密切的聯系和溝通,根據協會了解的情況,客戶穿倉總金額約為2000多萬元,僅為市場保證金總額的萬分之五左右,而且目前大多數穿倉客戶都已經補繳了保證金,并沒有發生期貨公司倒閉和大面積穿倉的情況,整個行業運行基本平穩。事實證明,盡管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巨大風險,但整個期貨行業經受住了這次嚴峻的考驗,進一步提升了風險控制的能力。 針對在此次風險事件的過程中,個別媒體刊出了關于“大型企業套保虧損嚴重”、“某某期貨公司虧損嚴重瀕臨倒閉”等內容,他表示,這些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當前的風險狀況,存在一些對期貨市場的偏見和誤解,并不符合實際情況。比如有媒體根據金瑞期貨前期持有銅多頭頭寸便得出“江西銅業巨虧10億、金瑞期貨瀕臨破產”的結論,就存在一些對期貨交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實踐認識不清的地方:江銅在銅下跌行情中持有多頭頭寸,并不等同于該公司就是虧損的,這是一種僅以期貨交易盈虧作為企業套期保值成敗標準的錯誤認識。 事實上,評價企業套期保值的效果,不僅要考慮企業持有的期貨和現貨情況,還要綜合考慮國內、國際期貨市場的整體交易情況,并不能簡單以期貨交易盈虧作為評判標準。此外,即使個別客戶出現了穿倉,也并不能就此推斷其所在的期貨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二者之間存在嚴格的風險隔離,客戶的虧損并不必然會傳導給期貨公司,這種僅憑個別客戶穿倉就推斷期貨公司破產的觀點有失偏頗,忽視了期貨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客戶的誠信意識。 他表示,這次極端行情是對我國近年來大力加強基礎性、制度性建設成果的一次很好的檢驗。經過這次風險的洗禮,期貨公司的風險防范、控制和處置水平將進一步得到提升,期貨行業應對突發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得到加強,期貨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期貨行業之所以能夠經受住這次系統性風險的考驗,該負責人表示,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近年來在監管部門不懈的推動下,期貨市場的基礎性和制度性建設不斷加強,特別是按照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的原則,不斷強化了市場風險防范體系和制度的建設,期貨公司合規經營的意識以及防范、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 二是在此次風險處置的過程中,期貨交易所嚴格按照規則辦事,維護了市場的“三公”原則,盡管強制減倉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對市場產生一些影響,但是有利于維護期貨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經過新一輪的增資擴股,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風險控制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此次風險處理的過程中,許多期貨公司提前預判到了長假期間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及時提高了保證金水平,有的公司還先于交易所提高了保證金水平,絕大多數公司在處置風險和追加保證金的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從而保證了有效控制風險。 四是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更加理性、成熟,風險自負的意識得到了普遍認同。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按照規則進行強行平倉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理解和支持,大多數穿倉客戶也能夠及時補繳保證金;盡管一些套保客戶在平倉后會減少盈利,甚至發生虧損,但也都能夠積極配合減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