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牛越生在兩會上提交了“關于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提案。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張召平也建議調整石油特別收益金保障企業合理利潤。對此,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有人激烈反對。
據牛越生介紹,目前石油特別收益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未體現石油企業生產成本,如受鋼材等原材料生產成本剛性上升、老油田進入開采后期等因素影響,大多數油田原油成本已超過每桶40美元的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加上國有石油石化企業現仍承擔維護礦區社會和諧穩定任務,每年需負擔數百億元本應由公共財政支付的社會性支出,油田企業實際上已無“特別收益”可言。
對此,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也在兩會期間表示,石油特別收益金現在是每桶40美元起征,目前國際油價已經漲到80美元,建議能不能適當提高起征點。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張召平曾指出,石油特別收益金自2006年3月征收以來,對于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補貼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石油企業效益下降、競爭力削弱,建議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
上述提議在息旺能源石化分析師李莉看來有一定合理性!霸谌ツ瓿善酚投▋r機制的影響下,石油的下游產業收益要高于上游產業。而今,國際國內形勢有變,上調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有助于緩解企業的生產成本壓力,平衡上下游的利益關系從而提高企業產油積極性!崩罾驅Ρ緢笥浾哒f。
但她認為,到底上調多少還應從國家整體出發,不應只考慮石化行業單方面的利益。
不過,這一提議在另一些業內人士處卻遭遇極大反彈。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昨天指出,“正是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的壟斷高利潤,國家才對其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的!麧櫴艿接绊憽疀]有生產積極性’等均不能作為上調起征點的充分理由。”
“既然中石化、中石油都‘沒有積極性了’,為什么還不開放這個市場,讓‘有積極性’的企業來干呢?”韓曉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認為,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可以調控石化企業高利潤,而此類收益金能夠支持弱勢產業和弱勢群體,達到“用之于民”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