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廣州越秀區教育局印發一系列文件,其中首次對3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積房產住戶的適齡兒童上學問題進行明確劃分,提出若在4月15日以前買的則可上對口小學,在4月15日后購買又非唯一房產,業主子女將被統籌入學。
廣州市越秀區是廣州教育資源最好的行政區,名校云集,所以很多家長熱衷在此購買迷你房(30平方米以下)以獲得學位。越秀區教育局此舉當然會讓3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積房產陷入滯銷,但是40平方米到50平方米的小面積房產又將進入一輪上漲,此舉可謂揚湯止沸。搶學位房的人會少一點,但總量仍然可觀。
同一天,廣州天河區學位房持續一個多星期的爭執終于裁定。天河區教育局公布了該區小學地段,華景錦苑對口棠下小學,峻林住宅小區對口華成小學。換言之,學位房之爭最后維持原判。兩小區最終無緣名校。
在兄弟城市深圳,福田區香蜜湖半山四個樓盤的小區業主聯名反映,開發商預售合同上寫明樓盤屬“香蜜湖街道”,后卻劃到“梅林街道”,對應學位也從香蜜湖名校變成梅林片區學校。又是名校學位之爭。
在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的核心區域,頻頻爆出學位房事件,看似巧合,實則不然。行政之手努力在其中協調或者“攪和”,卻不斷陷入輿論的炮轟之中,說明此前的管理模式、協調機制已經逼近天花板,需要新的機制來適應新的形勢。
大家為什么爭學位房?很簡單,好學位太少,所以要爭。為什么少?從較長的歷史階段來看,當然是投入不足。以廣州而言,實話實說,近年來投入增加較快,但因為歷史欠賬多,仍不能迅速滿足市民需要。當然,好學位永遠都是少的,所以,無論政府怎樣增加投入,其實也無法改變不同學校之間學位的質量差異。
政府要做的是保障基本的教育權利,無論人家住的是29平方米的迷你房,還是200平方米的豪宅,都應該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但也就是基本服務而已,教學水平中等偏上,但肯定不是區域內的頂尖學校。
至于富人有更高的追求怎么辦?大可以選擇收費高教學質量更高的私立學校嘛!不好意思,在這一點上,多數廣深地區的富人其實沒啥選擇,他們看得上的私立名校和公立學校相比,數量上沒什么優勢,質量上也不是特別有競爭力。有沒有特別出類拔萃的私立名校?有,但是進去的難度恐怕比找關系進入公立名校還難,不是有錢就可以進的。最讓家長們難以接受的是,即使有中意的私立名校,其校址也離自己家太遠。
因此問題來了,作為中國富豪聚集區的廣深兩城為什么就看不到足以匹敵、抗衡公立教育的私立名校軍團呢?當然是政策卡住了脖子,權力一方面卡住私立學校、資本的脖子,一方面就要承受市民洶涌而來的,短期之內無法解決市民的對于優質學位的需求。
這種情況下,廣州某工薪階層家庭湊了500萬買學位房,后來卻被告知孩子不能入讀目標學校,業主情緒失控。情緒失控的承壓對象之一,當然是教育局。不放開政策,其實就是不放開供給端,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壓力越來越大。
在前述深圳福田區和廣州天河區的學位房新聞中,都涉及教育局是否公布學位信息的問題,從技術上來說,這樣的糾紛完全可以避免。鑒于類似糾紛太多,相關部門完全可以聯手規定:開發商在售樓時不得標注樓盤對應的學校,一切信息以教育局在官網或微信的公布結果為準,售樓合同中也不得承諾樓盤對應的學校。如此一來,開發商無法在學位問題上再玩任何花樣,而購房者也沒有增加任何負擔。想想看,在手機上用微信查詢房產所對應的學位難道還是什么難事兒?如果照此操作,教育局也大可放心,只需要維護好官網和微信即可,其他事情則只需交給法律去解決。簡單而言,解決了信息不透明的問題,教育局真的可以避免好多糾紛。
不過,這么簡單的辦法,包括教育部門以及其他部門未必采用,原因是“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