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基調,不僅對今年經濟發展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做出了總部署,而且從經濟關系中頂層設計的角度指定了“總綱領”。這主要涵蓋了六大方面: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推進改革開放。
通過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實現了國家戰略的總體創新突破,戰術抓手相比過去更加主動積極。在推進經濟關系平穩發展上,既立足于服務于國內戰略的需要,也立足于服務國際戰略的需要;既優化國內改革的政策背景,也調整了對外開放的策略手段。不但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資源,而且要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兩個層次市場互為補充,在經濟提質增效上提供強力支撐,在防范經濟和金融風險上切除一切危害的根源,為“十三五”計劃奠定經濟總基礎。
這個經濟發展的“戰略綱領”,把穩定經濟增長放在首位,意味著2015年經濟重要性的重心將上移。也就是說,經濟的重要性將格外突出,發展經濟的思維將顯著上升,甚至都有可能超越反腐,緊隨重量級的改革措施而配套推出,同步推進和奠定經濟發展這個中心。
過去的2014年,著力于穩定經濟的增長區間,為此創造了“微刺激”、“定向刺激”等經濟手段,相對成功地阻止了經濟下滑的速率,實現了對經濟工作目標的干預,對保護就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然而,對2015年而言,再強調穩定經濟增長,顯然其內涵將更加豐富。既有一脈相承的連貫性,也有推陳出新的創造性;既延續慣性思維,繼續穩定經濟增長區間,充分體現政策執行上的連續性,當然也包含了更多全新的內容,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從質量效益的路徑上獨辟蹊徑,圍繞著經濟新常態的構建,明確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提質增效不僅很重要,而且是新年保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演進,經濟發展速度不求快,而求穩健運行和質量保障;經濟運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也發生著根本變革,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經濟發展立意不求急,而求細水長流式的悠遠和可持續;經濟變化進入新常態,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不求猛,而求符合經濟增長規律的順勢而為;經濟革新進入新常態,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經濟發展狀態不求疾,而求經濟結構螺旋上升和日趨合理。
這個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抓手”,意味著2015年改革將是統領社會經濟全局的一條主線。也就是說,改革的緊迫性將格外突出,改革社會管理機制的方式將變化很大,甚至政治體制改革有可能悄然推行,成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新亮點,戰略重心相較以往有明顯啟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貫徹以改革大旗統領全局,更是十八屆四中、三中全會精神的延續。過去30多年,改革更多是在淺層次的領域實踐,是從矛盾比較緩和的領域改革,是在投入少見效快的增量領域改革,改革呈現出單向和不復雜的特點。但是,當容易改革的領域都已經完成了改革,改革走向異常艱難的“深水區”就是必然選擇,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探索頂層設計和底層實踐的結合,必須尋找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共識,必須在盤活存量的前提下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還必須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助力于經濟發展。
于是,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將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諸多領域產生一些重大轉變。
一是政治領域行政、執政理念的導向性變化。由過去放松官員的廉潔自律、注重政績競爭的選拔模式,向政府行政體系深化改革、官員行政歸位的方向轉變。上海率先剔除基層街道一級組織“招商引資”功能,讓政府工作人員回歸社會管理和服務群眾,正好是這種方向性變化的前奏。
二是金融領域貨幣積極、主動作為的國際化變化。由曾經貨幣運行被動升值“粗放式”運行的國際化,向貨幣主動輸出雙向波動的國際化轉變。經過連續多年人民幣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貨幣互換,人民幣的國際化影響日益增強,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結算功能日益擴大,中國對外貿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更加主動的階段。
三是政策領域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政策相繼出臺。比如說,存款保險制度能夠破繭而出,既是加速銀行壞賬更新,實現經濟自我改造的前提,也是增強資本周轉速度,實現資本市場活力的根本所在。這一制度的及時推出,既為利率市場化掃清最后障礙,也為銀行體系去除包袱“輕裝上陣”準備了條件,亦激發了股票市場的爆炸式天量交易,將來對經濟的影響巨大。
四是資源領域重新定位資本、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由過去長期忽視資本市場的經濟功能,向重視股票市場的資源配置價值轉變。特別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積極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資本市場活躍的交易表現,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動實體經濟以較低的成本籌措發展資金,尤其是通過靠市場的投融資功能,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推動全面創新的經濟吸引力,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借助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的趨勢,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五是經濟領域創新品質、重質增效的品質追求。中國經濟正在提升品質,經濟進入追求真實發展過程,國家戰略具備堅實基礎。當前經濟轉型步入關鍵階段,真正意義上優化經濟結構,就少不了放棄對增長速度的過分追求,讓經濟增長建立在內涵品質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和體現質量和效益功能,把人從拜物的物質層面解放出來,通過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實現人的內心安寧和精神層面的富足。
概括起來就是,經濟適應新形勢,社會轉變新觀念,改革開辟新路徑,破局探索新通道,將成為2015年的新色彩,也將是2015年經濟穩中求進的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