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持續的反腐壓力下,上市央企似乎正在為引起高度關注的業務招待費進行“瘦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在管理費用下降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央企選擇了“隱藏”業務招待費,相關數據和科目已徹底消失在財務報表中。(《第一財經日報》) 2014年三季報顯示,包括曾因8億余元業務招待費引發關注的中國鐵建在內,中國鋁業、中國遠洋等多家上市央企的管理費用,都已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表面上看,數據很美。但越來越多央企選擇了“隱藏”業務招待費,將相關數據和科目徹底消失在財務報表中,隨之而來卻是“其他費用”支出的大幅增加,這種“此消彼長”,顯然不是簡單的數字變化,而是暗藏玄機,費盡心思。 也許,說“業務招待費”比較敏感,甚至等同于吃吃喝喝。但不要忘了,嚴格意義上的業務招待費,首先是因業務而來,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用于接待應酬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只要合法合規適度有據,完全不必刻意在報表中“隱藏”。 吊詭的是,如今,為規避社會輿論的關注和監督,一些央企竟然將業務招待費“隱藏”,這無疑是一種反,F象。企業要生存發展,就要與外界交往,不可能沒有招待費支出。上述央企雖然賬面上反映出的費用消失了,但不能就說其招待費合理了、下降了,更不能說壓根兒就沒有招待費。顯然,這是忽悠,說明這些央企心中有鬼。由此不難推論,這些央企看似“隱藏”了招待費,其實“隱藏”的很可能還是高端消費、公款大吃大喝,暗藏的是違反“八項規定”、權力自肥的奢侈腐敗“玄機”。 看來,要使“三公”經費公開的制度、規定落到實處,讓央企的業務招待費回歸本來,光靠企業自律是不行的。必須加強公眾監督,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對此有觀點認為,要求央企一并公布“其他費用”,并附以翔實的支出說明。筆者則以為,不妨釜底抽薪,干脆取消“其他費用”一欄。雖然有些“麻煩”,但斷了招待費得以“隱藏”的后路,自然也斷了央企藉此藏污納垢的非分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