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5月底取消9項進戶執法項目和11種涉稅文書報表,并以督察督辦確保政策落地。此前,國家稅務總局分別于3月和4月份兩批取消了20項進戶執法項目,取消簡并了15項涉稅文書報表。
“兩取消”措施彰顯了新一屆政府簡政放權、優化政府職能的態度和決心,既有利于保證稅款依法征收、減輕稅收征納成本,又能夠減少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的不當干擾,有助于稅企互信、合作、協調機制的建立,實現納稅人合法權益與國家稅收利益的衡平與和諧共贏,對有效協調征納關系、提振市場信心十分必要。
納稅人權利是人民主權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也是自然人、法人作為社會經濟主體的價值實現。從權利義務相對等角度講,納稅人在繳納稅款的同時,理應享有相應的權利。但“多頭檢查”、“重復進戶”、報表資料問題多的存在,無疑增加了納稅人的稅法遵從成本,干擾了其正常的決策安排、生產經營和交易活動。此次稅務部門全面核實、清理、整合進戶執法項目和表證單書,取消不必要的進戶執法項目和報表資料,及時有效地解決了納稅人面臨的突出問題,回應了納稅人的關切,切實減輕了辦稅負擔,保障了納稅人合法權利,實現了納稅人權利體系的完整化,促進了納稅人權益與稅務機關權力平衡。
按照行政改革的整體方向,稅務機關角色定位正從傳統的強制者、管理者轉為服務者、治理者,使得稅務機關的工作模式和主要職能從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建立起以服務為主旨的新型稅收征納關系,向納稅人提供更加主動、全面、務實的服務。此次再次取消進戶執法項目和報表資料,削減稅收征管過程中繁冗的稅務檢查、審查審核活動,實行提高稅收征管質量與提供優質納稅服務并重,順向逆向曬“執法權力清單”和“辦稅資料清單”,讓執法人員不敢再向企業亂伸手,做到有需求有服務,無需求無打擾,盡可能減輕納稅人的辦稅負擔,市場主體減負松綁,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
要體現權力監督原則,使納稅人的合法權利擺脫不合法、不合理的束縛,使私權免受公權力的侵擾,關鍵在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稅務行政機關與納稅人頻繁直接接觸,稅收征管活動與社會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缺乏對征稅權的監督和限制,容易滋生腐敗和權力尋租。取消進戶執法項目和報表資料,使能不進戶的、可進可不進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的進戶執法項目均不進戶,可報可不報的報表資料,納稅人不再報送、不再提供,能夠有效抑制稅收征管權力擴張、防止行政裁量權濫用、縮小可能的尋租和腐敗空間,有助于抑制行政權力濫用、亂用和腐敗,使稅收執法行為更加統一規范、有章可循。
今年國務院繼續把簡政放權作為當頭炮,隨著我國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向前探索更加不易,需要我們秉持法治和民主思維,以替民眾謀福祉為動力和方向,想市場主體之所想、解市場主體之所困,多行限制行政權力保障市場主體權利之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