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現實運行弱于預期不僅是全局趨勢,也是個體層面的普遍現象。由于危機后的復蘇已從前期階段逐漸進入中間階段,差異性和分化性的色彩進一步加重。現在看來,不僅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經濟生態,而且兩大陣營內部的形勢分化也會加劇。這將導致單個經濟體之間的政策取向被動分化、甚至南轅北轍,全球政策的自然趨同將變成歷史,沖突將更多表現為政策目標、方向和效果的對立和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政治對抗和地緣沖突。
轉眼之間,始自2010年的危機后復蘇即將告別第四個春秋。2013年全球經濟現實運行留給市場最大的教訓在于,既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要盲目樂觀。危機后的復蘇,本身就是一系列矛盾的集合體。危機后的復蘇,一方面體現出自然愈合的持續性,另一方面則呈現出深層受傷的脆弱性。正因為如此,危機后的復蘇始終是個緩慢、漸進和曲折的過程。不過,由于危機后的復蘇已從前期階段逐漸進入中間階段,差異性和分化性的色彩進一步加重。
從數據解析明年全球經濟復蘇,呈現出三大趨勢:
首先,復蘇進程延續,但漸進性凸顯。據IMF的最新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有望實現3.59%的增長,增速較今年提升0.71個百分點,且近三年來首次超過1980年至2013年間3.37%的歷史平均水平。筆者測算,在IMF有統計數據的188個經濟體里,有135個國家明年經濟增長率有望較今年有所提升,這一數據明顯高于此前3年。從預估數據看,明年的復蘇基調可以確定:既具有一定力度,也具有較強的普遍性。
問題在于,IMF的預估數據自危機以來就表現出“過于樂觀”的系統性偏差,以今年為例,去年10月,IMF預期的經濟增速是3.62%,一年后的估計值則下修為2.9%,一年之中累計調降了0.72個百分點。IMF對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期是3.6%,未來一年里只需略微下修0.21個百分點,明年的復蘇就會弱于趨勢水平,如果和今年一樣下修0.72個百分點,則明年的復蘇甚至會弱于2008年至2013年的危機中水平。因此,明年復蘇雖然有望持續,但依舊較為脆弱,復蘇過程是漸進的。
此外,全球經濟復蘇現實運行弱于預期不僅是全局趨勢,也是個體層面的普遍現象。過去一年,
IMF調降了121個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今年的平均調降幅度為1.05個百分點;明年的平均調降幅度為0.026個百分點。IMF對巴西、中國和印度明年的增長狀況最為擔憂,三國經濟增速分別被下調了1.7、1.26和1.24個百分點,調降幅度分別排在第14、24和26位。
其次,復蘇更趨穩定,但差異性擴大。由于不確定性廣泛存在,危機后的復蘇具有波動性較大的本質屬性,但隨著復蘇的逐年推進,波動性逐漸收斂,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所提升。據筆者測算,明年,全球187個可計算經濟體經濟增速較今年變化值的標準差為2.77%,低于2013年的8.45%、2012年的12.67%、2011年的6.21%、2010年的4.72%、2009年的5.42%和2008年的3.86%。這提示的信號是,復蘇穩定性雖然有所提升,但差異性不斷擴大。這種差異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重要經濟體呈現出不分陣營的個體差異性,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陣營差異已趨向模糊,個體差異成為復蘇分化的主導特征。在新興市場陣營,從絕對水平看,中國以7.25%的預估增速排名全球第19位,并位居金磚五國之首,印度經濟增速也高達5.15%,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的增速較慢,分別為2.5%、3%和2.93%;從相對水平看,明年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經濟預估增速不僅高于今年,還高于1980年至2013年的歷史均速,而中國和巴西經濟預估增速均同時低于今年的水平和歷史均速。在發達國家陣營,美國經濟延續了2012年以來“周期性領跑”的態勢,明年預估增速為2.59%,較今年提速1.02個百分點,已接近2.67%的歷史均速;歐洲則可能成為明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驚喜,德國和法國經濟預估增速分別為1.4%和0.98%,較今年提速0.91和0.8個百分點,邊緣國也表現搶眼,南歐國家有望全面走出衰退,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經濟預估增速分別為0.63%、0.71%和0.17%,分別較今年提速4.83、2.49和1.44個百分點,雙輪驅動下,歐元區經濟明年有望增長0.96%,結束此前兩年連續衰退的弱勢;唯有日本面臨窘境,由于安倍經濟學從社會心理層面產生的影響集中顯現于今年,在后續政策尚不明朗、且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的背景下,明年經濟增速可能從今年的1.95%退至1.24%。
另一方面,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呈現出經濟生態的本質差異。根據IMF的預測,明年全球通脹率為3.76%,與今年大體相仿,但從結構看,發達經濟體通脹預估值為1.8%,新興市場為5.7%,結合增長趨勢水平上兩大陣營的鮮明對比,新興市場面臨著“增速回落和較高通脹”的挑戰,而發達國家“增速回升和較低通脹”的經濟生態則相對更加寫意。
最后,全球化有所改善,但沖突和矛盾將內生化。由于危機后的復蘇力度整體偏弱,因此復蘇過程中的利益爭奪十分激烈,進而導致全球化推進受阻。但隨著復蘇的持續推進和危機逆襲可能性的降低,全球化再度小幅加速。據IMF預測,明年全球貿易有望實現4.94%的增長,增速較今年提升2.02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和出口分別有望增長4.75%和5.14%,增速分別較今年提升1.94和2.1個百分點。但改善并不意味著深入推進,明年全球貿易增速依舊低于5.52%的歷史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有所改善并不意味著沖突緩解和博弈改善。2014年之前,沖突是外生的,在復蘇蛋糕較小的背景下,每個經濟體都主動以各種形式爭奪復蘇利益,沖突更多表現為貿易壁壘的增加。但2014年開始,沖突將由外生向內生轉換,不僅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經濟生態,而且兩大陣營內部的形勢分化也會加劇,這將導致單個經濟體之間的政策取向被動出現分化、甚至是南轅北轍,而陣營“整體概念”的淡化則使得政策協調更趨困難。
總之,沖突和矛盾將內生化,全球政策的自然趨同將變成歷史,沖突將更多表現為政策目標、方向和效果的對立和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政治對抗和地緣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