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這是溫家寶任期內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完畢,溫家寶以三鞠躬結束。其實,這種象征意義,不僅止于總理個人,也是一個國家對于過去五年乃至十年的總結與告別。
過去五年,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是“極不平凡”的五年。從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總量躍升世界第二,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9.9%,再到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足見一個大國的發展軌跡和歷程。
不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
十年來的成績說明,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已日漸清晰。問題并存,矛盾多發,昭示發展克難、改革攻堅的必要與迫切。于更遠的過去,過去十年是糾偏,是發展,是必將載入歷史的大國歷程,但于未來中國而言,過去十年當是一面鏡子:發展成果有目共睹,矛盾問題亦需審視改過。
“讓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滿意房”“把這些錢用好,讓人民滿意”……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民生的重視躍然紙上。改善民生正是過去十年中國發展的主線之一。另一個主線是改革。報告中,溫家寶再次強調,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他說,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改革,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倚重民生,推進改革——既是對過去十年執政經驗的總結,也是指向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形勢稍好,尤須兢慎。2005年,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的警言,放于當下,現實針對性仍不可忽視:于一個逐漸向好的大國,發展不可松懈,改革不容停歇。歷史證明,任何改革和發展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但這并不是說能夠忽視發展的蓄力和改革的進度,而是說一個政權要永懷憂患之心、永遠對人民有敬畏之意、永遠對改革堅持不懈。過去十年的中國路,恰是發展改革不斷遞進的征程。
于國家而言,十年或是白駒過隙。但于每一位個體而言,十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一個國家的命運正是由無數的個人組成,因而,每一段發展的都值得敬重并慎重。成績,“全國人民都懂得”,并將銘記;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報告直面發展與改革的熱點關切,主動檢視問題的成因,是執政態度的進步,亦當轉變為更深入改革的切入點。
發展尤待克難,改革仍需攻堅。所有的過往都將被人民與歷史銘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雖然盡力了,但有些工作還做得不夠好,心理感到愧疚,時時自責”。溫總理的宣言,當是未來中國執政者的主事箴言和不斷踐諾的信條。如此,轉型期中國可期,人民可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