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電臺電視臺立即刪除含有渲染“送禮”內容的廣告。通知指出,一些電臺電視臺播出的個別廣告出現了“送禮首選”、“送領導”、“上級有面子”等渲染“送禮”的內容,傳遞了不正確的價值觀,容易助長不良社會風氣。(新華網2月5日) 不可否認,在時下的電臺、電視廣告中,渲染“送禮”的廣告確實過多過濫。廣電總局就此做出一些限制性的規定,斷然“封殺”此類廣告,不僅必要,也恰逢其時。 送禮廣告的不妥之處,一方面在于充斥其間的大量暗示性話語,比如,送領導、送上級等等,這樣的話語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很可能會在觀眾中間形成一定話語暗示,甚至影響社會風氣。久而久之,就會讓人覺得,給上級領導送禮是正常的、必要的潤滑,不送反倒有些不識趣、不時尚、不與時俱進了。 另一方面,送禮廣告風行,也容易助長侵蝕社會肌理的奢靡之風。送禮最講究什么?無非是外觀、形式、面子之類表面化的東西。而聽任這樣的廣告流行,必然會扭曲社會風氣。一個積極、健康、朝氣蓬勃的社會,不應該是寄生著大量虛浮、夸張乃至銅臭氣的奢靡社會。 不過,遏制奢靡之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僅僅剔除送禮廣告顯然還遠遠不夠。送禮行為是不是流行,固然與廣告的濡染、滲透有關系,而“送禮就能辦成事”的堅硬現實,才是送禮流行的關鍵所在。 也就是說,在時下流行的送禮文化中,“送禮→辦事”模型屬于最核心的內容,送禮廣告云云,只是一層表皮。在這一設租尋租的過程中,“禮品”只是一個溫情、柔性的道具而已,裹挾其間的,則是赤裸裸的權錢交易。當權力依然主導著一個社會絕大部分資源,當權力的運行依然在暗室里私相授受,當主導資源的權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必要的監督,則必然會滋生出送禮這樣的別樣情態。 如果不去正視“送禮就能辦成事”的堅硬現實,只寄望于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風氣,那不過是一種善良的愿望罷了。不僅不可能真正禁絕送禮行為,還可能因為這種表面化、刻意的掩飾,而模糊了公眾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