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顧德國央行的反對,強行通過了主權債務收購計劃?善婀值氖牵两襁@一計劃從沒有真正兌現過。六個月過去了,歐洲央行幾乎沒有購買什么債券,也沒對利率做任何調整。1月10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0.75%的基準利率不變。而同期美聯儲推出了無限制債券買進計劃,并發誓在失業率降至6.5%之前會一直保持零利率。與此同時,歐元兌美元匯率上漲了10%,對日元匯率上漲了25%。相比較而言,歐洲央行實際是在執行著強勢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聲東擊西”究竟意欲何為呢?
外匯市場上交易的貨幣,依據幣值和匯率走勢被分為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強勢貨幣是指幣值堅挺、購買能力較強、使持幣人具有較高的安全感以及匯價呈上漲趨勢的自由兌換貨幣。相反,即為弱勢貨幣。可見,一種貨幣的強弱,終究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強勢貨幣就是世界對于一個國家諸方面的肯定,由此而帶來的影響可以提供給這個國家更強烈的成就感、安全感和責任感,這些都是無價的。強勢貨幣主要是通過強勢貨幣政策的實施而具體體現出來的。從實際執行效果看,強勢貨幣政策有利于抑制通脹,維護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但強勢貨幣政策也有損于經濟增長。
應該說,這半年多的強勢歐元不僅在幫助歐洲央行對抗通脹,還在宣示對歐元區經濟復蘇的信心。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升溫以及風險偏好大幅增強,可能有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吸納歐洲資產。而且,在收益率微漲的地區,貨幣升值將會大幅提高潛在的投資回報,并使得買入債券更具吸引力。但是,歐元區經濟依然疲軟。幾天前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去年11月工業產出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3.7%,創2009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此外,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去年12月批發物價指數環比持平不及市場預期。意大利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意大利去年11月工業產出意外下滑,季調后工業產出環比下降1.0%,工作日調整后工業產出同比下降7.6%。
看來,歐洲央行在維持價格穩定與經濟增長方面,明顯將天平朝著價格穩定方向傾斜。因為歐洲央行是按照德國央行模式和原則成立的,德國是歐洲央行的第一大股東,約占全部股份的19%。在組建歐洲央行的法律或公約中,歐洲央行的地位是獨立的,并把反對通脹或維持價格穩定放在首位。德國因此非常尊重歐洲央行的獨立性,從不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指手畫腳”。但自從歐洲央行決定購買希臘等國的國債起,德國央行同歐洲央行的矛盾與沖突就多了起來。無論是歐洲央行從二級市場購買國債,還是實行長期再融資操作,包括去年9月決定實施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德國央行從沒有放棄過抵抗。因為,德國央行的首要職責是保持物價和幣值的穩定,然后才是促進經濟增長。德國貨幣政策的理念就是貨幣政策不能為財政政策買單,而德國也一直試圖以這個理念來影響或左右歐洲央行。從最近六個月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聲東擊西”的表現來看,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抉擇還是很給默克爾政府以及德國央行面子的,哪怕讓許多成員國因此忍受一定的痛苦也在所不惜。
不過,在新的一年里,歐洲央行或許會將政策注意力從維持價格穩定轉到促進經濟增長上來。盡管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去年12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終值年率上升1.5%,月率上升0.5%。這無疑會更堅定德拉吉維護價格穩定的信心。但相比較之下,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當務之急還是促進經濟增長。去年上半年德拉吉也曾在多個場合提出了一些促進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建議,比如要求歐元區各國堅決推進結構改革,增加競爭,降低高失業率;要求繼續財政改革,通過減少政府支出而非增稅來減少赤字,呼吁各國讓渡財政權力,建立歐洲財政聯盟;要求在削減公共支出的同時,鼓勵私營部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盡管這些建議主要是向歐元區各國政府提出的,但不排除下一步在經濟形勢更嚴峻時,歐洲央行也會將貨幣政策的著力點集中在經濟增長上。
畢竟,只有歐元區經濟恢復增長了,歐洲央行的強勢貨幣政策目標才會真正實現。將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目標轉變為維持價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并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支持歐元區各國堅決推進結構改革,應能增加競爭,降低高失業率。通過貨幣政策主動引導貨幣需求,刺激消費或金融消費,或能收到助推歐元區經濟增長之效。歐洲央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要真正著眼于發展經濟,而不是僅僅為了保衛歐元、避免歐元區解體。要知道,“頭疼醫頭”的措施最終會錯失治理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