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央行)10月30日舉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把購買國債等的資產收購基金額度再增加11萬億日元。繼9月后繼續實施量化寬松,這種做法實屬罕見。日本再次表明促使國內經濟復蘇并走出通縮的態度。
日本央行連續兩個月量化寬松自然有歐美相繼推出“無限量版”量化寬松政策的原因,日元持續走高逼迫日本不得不進行反擊,但從客觀上講,也是為了刺激正在走弱的日本經濟。
野田新內閣10月1日成立后,經濟財政大臣前原誠司作為政府代表出席了10月5日的日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會議將國內經濟形勢評估從上次的“好轉勢頭有所停滯”下調為“與前段時間基本持平”,反映全球經濟減速及中日關系惡化導致的“出口和生產疲軟”。然而,此后日經濟并沒有太多好消息,而壞消息接連不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汽車業表現不佳。日本8家汽車公司10月26日公布的9月國內汽車生產數量數據表明,和去年同期相比總共減少12.2%,時隔一年同比減少。
二、家庭消費減少。日本總務省10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2人及以上家庭戶均消費支出為266705日元,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的實際消費支出同比減少0.9%,時隔7個月再次轉為減少。
三、工礦業生產指數大幅下降。經濟產業省10月30日公布的9月工礦業生產指數初值為86.5,環比下降4.1%,連續三個月下降。面向海外市場的普通乘用車及面向中國市場的汽車零部件表現不佳。
四、貿易逆差擴大。日本財務省10月30日公布的貿易統計(以通關為準)數據顯示,10月上旬貿易收支逆差3150億日元,連續第四個月上旬出現逆差。
五、就業率減少。日本厚生勞動省10月30日公布的9月有效求人倍率為0.81倍,比上月下降0.02點,自2009年7月以來首次惡化。
六、擺脫通縮目標難以達成。日本銀行10月30日公布的報告稱,2014財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預計較2013財年將上漲0.8%。由于世界經濟減速,實際上日本銀行提出的擺脫通貨緊縮的目標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很難實現。
日本銀行連續兩個月量化寬松,已非同尋常,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10月30日當天,日元對美元和歐元不僅沒降,反而分別升值。東京證券市場日本平均指數較前日下挫87.36點,收于8841.98點,是兩周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本銀行量化寬松,到2013年末,購買國債等的資產收購基金額度達到91萬億日元,分階段從金融機構購買國債,金融機構用來放貨幣,讓大量貨幣在社會上流動,目的是使投資和消費活性化,然而,此間分析家認為,由于人們對經濟前景感到不安,企業投資和國民消費都可能受到很大影響,從長期來看,日本政府和銀行的目標很難實現。
日本經濟陷入困境,除了受世界經濟減速、日元升值的影響之外,還受日本政治的嚴重拖累,野田“購島”鬧劇使日本在中國市場上增加了風險,野田政權的極右化,導致日韓兩國關系緊張,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出現陰影,與此同時,由于日本國內反對聲音太大,日本加入美國主導的TPP也是舉步維艱。如果日本政局不發生變化,日本經濟前景暗淡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