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四川宜賓的旅客可能要注意了,以后買票不能說去宜賓,而要說去五糧液。根據宜賓市政府發布的消息,宜賓機場將從宜賓市翠屏區菜壩鎮遷至宜賓,并將更名為“宜賓五糧液機場”。(《華西都市報》5月24日) 在這個商業時代,想要公共設施完全拒絕商業是很難的,但過度商業化會讓公共設施蒙羞。公共設施因其公共性,理應與商業保持適當距離,特別是那些代表著一個地區形象的公共設施。 機場并不是非得用地名命名不可,一個機場的命名是多方考慮的結果,必須照顧到當地民眾的感情和文化認同。如果一個地方出來一位能夠“罩得住”的歷史文化名人,那以其名字命名機場未嘗不可。如美國紐約的約翰·菲爾茨杰拉德·肯尼迪機場,意大利羅馬的達·芬奇機場,英國利物浦的約翰·列儂機場,國內也有昆明在建的國際機場被建議命名為“昆明鄭和國際機場”。如果出來一個能夠“罩得住”的企業,這個地方的民眾都享受著這個企業帶來的福蔭,這個企業獲得了民眾的普遍認可,那以企業名命名機場未嘗不可。雖然這樣顯得功利了些,但既然是當地民眾的選擇,就該理解文化多元并予以尊重。 可是,五糧液算“罩得住”的企業嗎?雖然五糧液是一家知名企業,但它能代表宜賓嗎,能被宜賓人民高度認可嗎?因此,相對于能不能改名為五糧液機場,更重要的是,誰有權命名五糧液。 這則消息是由當地政府公布的。相對于一些公共設施只是由某些公司組織招商命名,宜賓做得還算不錯。可是,機場牽涉甚廣,是城市的窗口。如果尊重慣例,采用地名命名的方式倒也罷了。可如果想“另賦新詞”,特別是以企業而且是白酒企業的名字命名,這就必須保持程序的正義和正當,應該通過全民討論并經由人大表決。 問題正在這里,五糧液機場的命名經過全民討論了嗎?機場命名主體在民,必須程序合法,任何試圖取代民眾作出選擇的做法,都是“主體不合法”;任何不經過一定程序作出的決定,都是“程序不合法”。還有,選擇五糧液而不是其他名字,到底是為什么?冠名應該是要給錢的,那五糧液到底有沒有給錢?又給了多少錢?這些都應向民眾公開。 如果做到主體在民、程序合法,五糧液機場確實經由宜賓人民討論和選擇而來,那應該理解和尊重。至于說那些“茅臺機場”、“洋酒機場”等輿論戲仿,就當成一種調侃吧。如果說僅僅由相關方面自作主張,或者政府和企業的暗算聯手,既不尊重地方文化,又不尊重民眾感情,那這種改名就是權力媚商、行政亂為的典型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