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國債務依賴性體質不改變,靠債務貨幣化融資就難以改變。最近10年來,美國債務總規模由5.3萬億美元增長至15萬億美元,翻了3倍。美國債務依存度已經高達67%,遠遠高于前40年37%的水平。極盡所能地壓低市場利率,維持廉價融資是美國政策的核心指向。作為最大的資產購買者,美聯儲繼續實施量化寬松的大門遠沒有關閉。當前,全球央行都轉向寬松模式,如果新興經濟體以及債權國以購買債券等形式回流美國,那么就會進一步乘數放大美元流動性,全球通脹卷土重來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只要美國債務依賴性體質不改變,靠債務貨幣化融資就難以改變。為紆緩債務壓力及其溢出效應,全球央行都轉向寬松模式,除了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大量購買資產,新興市場央行也在擴張資產負債表,債務貨幣化循環再次啟動。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局報告預測,在今年9月底結束的2012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將達1.1萬億美元,這將是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連續4年破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美國累計的國家債務也已經達到了一個象征性的轉折點——現在已經同美國總體經濟規模相當。 這是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債務首次超過經濟產出。二戰期間及戰后,美國有3年債務超過經濟產出;1981年,債務降至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30%多;羅納德·里根總統執政期間,債務比重逐步增加,接下來的12年內翻番。而最近10年來,美國債務總規模由5.3萬億美元增長至15萬億美元,翻了3倍。 美國財政部公布,2月美國預算赤字達2320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在2012財年前5個月的預算赤字就已經達到5810億美元,而2012年又恰逢總統大選,財政刺激肯定還會加碼,這也就意味著2012財年的財政赤字還將超過萬億美元,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連續4年赤字過萬億美元的年份。目前,美國債務余額達到15萬億美元,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了101%。而未來8個月美國再發行1萬億美元國債,債務占GDP比重將達到110%。而美國總債務規模更是相當驚人,僅截至去年二季度的數據,美國家庭、企業和政府債務的總和就已達到約36.5萬億美元,尤其是政府未償付債務已經占到GDP的65%,是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債務依存度已經高達67%,遠遠高于前40年37%的水平。 去年二季度以來,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歐洲主權債券遭到大幅拋售,全球資金流入美債市場,包括美國國債、及其他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數據顯示,美國債基過去3個季度的累計資金凈流入額達396.05億美元,其中美國機構債券指數和長期公司債券指數較年初分別上漲15.0%和12.18%,就連美國“兩房”抵押債券也上漲4%以上。去年三季度以來美國收益率持續下行,美國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歷史最低水平,繼續維持全球最廉價的債務融資成本。 美國似乎從來不擔心美債被拋售,因為這是剛性的債權結構決定的。在美國的國債構成之中,除政府外的其他部門(包括美聯儲、政府管理的各種基金等)持有約40%,美國居民投資者持有約30%,外國投資者持有約30%,中國持有美債占比為8%。過去10年,中國持有美國債券規模經歷了爆炸性增長,年均增長率達36.8%。 今年以來,中國連續兩個月增持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2月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11789億美元,環比增持127億美元,仍然位居美國國債第一大海外持有國。這是中國的無奈,也是中國的悲哀。與中國情形相似,大多數通過資源出口和商品出口積累貿易盈余的新興國家都積極購買美國國債。
當前許多觀點認為,在美國經濟好轉且短期通脹保持高位的情況下,美聯儲推出下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必要性下降。的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頻現利好,2011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3%,為2011年全年表現最好的季度增長,也是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速。但不要忘了,現在的經濟復蘇是建立在2萬億美元基礎貨幣創造和每年上萬億的財政赤字基礎之上的非典型復蘇。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各大央行都在擴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提供非常規貸款,增加證券投資組合規模,其目的并非只為刺激經濟,而是旨在降低融資成本,2010年后的經濟增長不是基于生產率的提升,而是得益于借貸和融資成本的大幅下降。 因此,極盡所能地壓低市場利率,維持廉價融資是美國政策的核心指向。由此看來,作為最大的資產購買者,美聯儲繼續實施量化寬松的大門遠沒有關閉。量化寬松政策的本質是實現美國的國債貨幣化融資,只要美國債務融資有極大的需求,美聯儲就可能增加債券的購買。下一步,為防止歐債危機的溢出效應以及為尚顯脆弱的復蘇構筑“防護欄”,美聯儲推出QE3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當前,全球央行都轉向寬松模式,除了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大量購買資產,新興市場央行也在擴張資產負債表。如果新興經濟體以及債權國以購買債券等形式回流美國,那么就會進一步乘數放大美元流動性,全球通脹卷土重來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