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全球外匯儲備數據,數據有兩方面變化值得關注:一是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的占比延續第三季度漲勢,增至62.88%,而歐元占比繼續降低至22.21%。二是去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20年來首次下降,同比減少1145億美元至7.74萬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31日發布了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數據有兩方面變化值得關注:一是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的占比延續第三季度漲勢,增至62.88%,而歐元占比繼續降低至22.21%。二是去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20年來首次下降,同比減少1145億美元至7.74萬億美元。
美元魅力增加而歐元降低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央行共持有外匯儲備11.6萬億美元,其中已報告儲備6.09萬億美元,占52.45%。在已報告儲備中,規模從高到低的幣種依次為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和瑞郎。其中,美元為3.83萬億美元,占62.88%,而歐元為1.35萬億美元,占22.21%。上次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美元比重增長1.64%至62.37%,增幅為十多年來最大,而歐元比重減少1.50%至22.60%,下滑幅度為2004年以來最大。
分析指出,數據表明全球央行去年下半年相對增持美元而減持歐元。歐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魅力漸失,美元則相反。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在歐美貨幣政策分化背景下,美元升值、歐元貶值,各國央行持有美元資產盈利,持有歐元資產則蒙受損失。據報道,去年7月至今,美元快速且大幅上漲,強勁勢頭為十多年來所罕見。花旗統計數據顯示,美元上漲速度之快是過去40年都不曾出現的。美元對歐元在過去10個月的累積漲幅高達28%。
有市場人士表示,美聯儲今年加息可能性較大,而歐央行繼續實施全面QE,歐元對美元貶值趨勢很難改變,預計今年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歐元可能繼續降低。值得關注的是,央行是全球外匯市場的最大參與者,央行在外匯儲備方面的動向反過來也會影響市場走勢。分析認為,盡管最新公布的是去年數據而非未來展望,但數據顯示各國央行增持美元,可能在美聯儲未來加息之際,引發投資者對強勢美元繼續上漲的預期升溫。記者注意到,IMF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走勢受到一定程度提振。
新興市場外匯儲備20年來首降
除了美元占比增加、歐元占比下降,數據還顯示,2014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同比下降1145億美元,至7.74萬億美元,這是1995年IMF開始編集這個數據以來首次年度下降。具體來看,去年第二季度末,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達到了8.06萬億美元的頂峰,此后第三季度末降至7.92萬億美元,第四季度末進一步降至7.74萬億美元。
“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高峰已經過去。”荷蘭國際集團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馬爾滕·揚·巴庫姆表示,峰頂是在去年6月,此后除墨西哥、印度和印尼之外,所有大型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都在下降。英國《金融時報》調查了10名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其中9人都表示新興市場已經過了“外儲高峰”,其外匯儲備在接下來的數月可能繼續減少。荷蘭國際集團收集的15個領先新興經濟體的數據表明,今年前兩個月,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加速下降,共計減少2997億美元。巴庫姆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也可能出現下降。
分析認為,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可能包括競爭力下降、資本外流和對美元升值的擔憂。首先,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俄羅斯、委內瑞拉及巴西、南非等依賴能源資源出口國家的外匯收入大幅下降。經濟競爭力減弱從根本上影響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的增長。其次,資本外流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減少,而引發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的因素包括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和美元升值等。最后,美元走強給新興經濟體帶來風險。一方面,美元升值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債務負擔,促使這些國家的借款者減少對美元貸款的敞口;另一方面,資本外流或引發流動性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下降還可能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英國《金融時報》稱,新興市場從貿易順差、投資組合流入和直接投資中汲取的相當大一部分資本,回流至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市場,為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驅動型增長提供了資金。2004年末,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為1.7萬億美元,此后10年間增加了超過6萬億美元,這一趨勢一直是西方的一個增長引擎。經濟學家們表示,這一趨勢現在可能發生逆轉。“如果新興經濟體不再積累外匯儲備,世界的儲蓄過剩可能更加有名無實。”匯豐經濟學家范力民稱,當西方寬松的貨幣政策收緊后,世界會“非常想念”新興市場外匯儲備的循環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