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策略分析師出身的基金經理,其擇時能力相對較強,更適合此類沒有倉位下限的混合型基金,在股票、債券、貨幣三大市場之間轉換,以捕捉不同市場階段下不同類別資產的投資機會
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悄然“松綁”之后,近期多只新發基金均將其股票倉位擴展到0-95%。業內人士認為,倉位是把“雙刃劍”,限制取消后,將更加考驗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相關基金業績也必然走向分化。
混合型基金取消倉位限制
隨著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的取消,近期此類基金的發行開始變得密集。
據了解,富國宏觀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昨日進入發行期,該基金的股票倉位最低可以降到0,而最高可以升至95%,使得該基金在牛市中顯示出股性,在熊市中表現出債性。
除此以外,日前正在發行的新基金中,華商價值共享、華商大盤量化精選以及浦銀安盛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型基金等,均取消了原有混合型基金最低倉位限制,三只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投資占其基金資產的比例為0-95%,而此前這一比例通常約定為30%-80%。
“這在很大程度上松綁了以往倉位對基金經理運作的限制,在市場向好時可將最高股票倉位升至95%。在不看好股市時可增加債券配置,更可實現零股票倉位,以規避股市風險,近乎可實現全部各類型基金之間的靈活轉換,達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浦銀安盛戰略新興產業擬任基金經理吳勇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取消后,將更加考驗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其業績也必然走向分化。事實上,從沒有倉位限制的基金專戶業績來看,也呈大幅分化之勢。
倉位是把“雙刃劍”
一份股票倉位為0-95%的基金契約,一個精于選股的投研團隊,加上一位善于擇時的基金經理,三者的優勢結合,的確是一只令人期待的基金。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于精選個股而言,擇時的難度更大。
據此前一家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來看,基金總體上擇時的收益為負。數據顯示,僅僅很少數基金能通過擇時產生正收益。
事實上,一旦基金經理沒有“踏準”市場節奏,基金凈值將遭遇大幅波動。據悉,此前業內一位基金經理所掌管的新基金由于迅速建倉,導致基金凈值在短期內虧損較大,多方壓力之下,又在市場底部大幅減倉,最終因基金業績大幅折損而被迫離職。
對于擇時能否獲得超額收益,先鋒集團創始人約翰·博格爾曾說過,“30年來在投資管理這個行當,我從未認識什么人能持之以恒地把握時機,也不認識誰自始至終做到了這點。說實話,我的印象是,試圖掌握時機非但不太可能使你的投資計劃獲得增值,而且很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業內一位混合型基金經理也對記者坦言,由于公募基金以獲取相對收益為目的,即使倉位限制放開了,但基于考核壓力,并不敢偏離平均倉位過多。
不過,在業內一位基金分析師看來,部分策略分析師出身的基金經理,擇時能力相對較強,更適合此類沒有倉位下限的混合型基金,在股票、債券、貨幣三大市場間轉換,以捕捉不同市場階段下不同類別資產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行情的變化,業內一些基金經理開始傾向于“只選股、不擇時”的策略。
瑞銀證券認為,未來幾個月決定組合業績的不是倉位的高低,而是投資組合的配置結構。盡管貨幣當局對待流動性的態度有所變化,盡管通貨膨脹陰影仍然存在,但寬松的流動性環境短期內應該不會改變。盡管與投資相關的中游行業數據顯示需求不甚旺盛,周期性行業盈利改善步履蹣跚,但畢竟經濟增速還在復蘇過程中。“我們相信倉位不是投資業績的勝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