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對6.2992元人民幣,較前一日續升18個基點,系今年5月以來首次重回6.29。受到中間價指引,昨日境內即期市場人民幣盤中攀升至6.2371,刷新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國際金融市場真是波詭云譎,就在人們還在熱烈討論資金是否正加速流出中國和外匯管理部門出面嚴詞否認的時候,國際熱錢又開始悄悄地進入,最直接的證據是港幣對美元匯率頻頻摸高,香港金融管理部門不得不多次入市干預。在此背景下,疲軟了大半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堅挺起來,即期市場屢次出現漲停板,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
由去年三季度開始的強烈貶值預期,到如今再度出現升值預期,轉換好似發生在一夕之間。匯率是中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節點,其走勢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人民幣匯率就此扶搖直上,對于尚處低谷的中國經濟將有不小打擊。但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決定匯率的基本面——國際收支狀況今非昔比,如今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支持匯率大幅升值的基礎并不牢固,很難出現熱錢大批量進入和長時間停留的狀況。
經濟企穩引來熱錢垂涎
大批熱錢東奔西突的罪魁禍首還是發達國家新一輪的量化寬松,這些寬松政策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充足的資金,進而涌向了新興市場謀求投資收益。近期,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漲幅驚人,泰國股指今年以來累計上漲30%,菲律賓股指上漲超過20%,印度股市漲幅也達到了23%。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一直不太明朗,所以國際熱錢對于人民幣資產有所忌憚。隨著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陸續公布,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越來越明顯,熱錢追逐人民幣資產的熱情再度高漲。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四季度物價將相對平穩,明年將步入上行周期,資本流出和資本外幣化壓力有望減輕,但需警惕明年經濟運行中增長政策執行失當和政府換屆疊加可能再次催生投資過熱風險。
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傾向認為,此前外界高估了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資金的投資意愿也受到了抑制,如今經濟企穩回升,追逐人民幣資產的資金量增加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人民幣資產長線看好目前仍是共識。萬博經濟研究院基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長期均衡匯率測算顯示,未來5年人民幣仍將延續溫和升值態勢。
難以進入加速升值通道
上一輪人民幣加速升值期間,大量資金進入中國,貨幣當局不得不下大氣力予以對沖,才保證通脹水平不致過高。如果人民幣重新進入加速升值通道,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在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美聯儲的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以及中國經濟釋放的見底信號均支撐了近期人民幣匯率強勁走勢,但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上人民幣匯率預期仍處于貶值區間。從基本面來看,中國2011年經常賬戶順差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到2.7%,而且很可能會繼續保持低位,因此已經很難再聲稱人民幣匯率被大幅低估。
汪濤稱,中國高層決策者理解這一點,并且市場對此也越來越認同;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減弱,與人民幣匯率相關的投機性流動似乎也很少。人民幣可預見的穩步升值時代也許已經結束。在這樣一個有利的背景下,4月份人民幣交易區間的擴大也是在提高匯率靈活性方面對匯率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中國政府官員也在不斷強調,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已經趨于平衡,人民幣幣值處于均衡狀態。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706億美元,前三季度,累計順差1478億美元,占同期GDP的2.6%,較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