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市場的標桿指數,滬深300指數在近幾年國內指數化投資浪潮中可謂風光無限。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市場上30余只普通滬深300指數基金規模超過1000億元。嘉實滬深300ETF基金經理楊宇表示,上市交易是ETF的本質,滬深300ETF99%的投資需求在于二級市場買賣。 滬深300ETF效應源自滬深300指數本身的魅力。作為A股市場的“風向標”,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以大盤藍籌股為主,從估值的角度看,以6月8日收盤價計算,滬深300指數的PE為10.8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同時,2012年市場預期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凈利潤增速高達19.4%,PEG僅為0.58,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嘉實滬深300ETF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全國社保基金402組合和407組合分別持有該基金份額超過9億份,兩只社保組合占基金總份額比例合計近10%,并為該基金的前兩大持有人。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社保基金看好A股市場,正在給原有社保賬戶追加資金、加大投資力度。而社保基金兩組合進駐嘉實滬深300ETF,充分說明當前滬深300指數作為戰略性資產配置中的權益部分,較為適合長期持有。 盡管當前市場上已有不少滬深300指數基金,但ETF更低的跟蹤誤差、更低的交易費用和更好的流動性特性,使得滬深300ETF受到做短期波段操作投資者的青睞。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在上市以來的9個交易日當中,嘉實滬深300ETF日均跟蹤誤差僅為0.03%,上市前三天更是實現跟蹤零誤差。此外,投資ETF可以更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持有普通滬深300指數基金一年以內的申購贖回成本為1.45%。而按照深交所的規定,嘉實滬深300ETF一次買賣交易費用僅為千分之二左右。 據悉,嘉實滬深300ETF已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前四個交易日分別出現了390萬元、265萬元、493萬元和297萬元的融資買入額,在深市的ETF中融資買入額排名居前。 眾所周知,在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之后的近兩年時間內,市場上的期現套利者一直都使用股票現貨或者ETF合成現貨進行套利。利用股票現貨套利的投資者需要一次性買入大量的股票,有些缺乏流動性,交易成本很高;利用上證180ETF和深證100ETF的組合的投資者需要承受合成現貨與滬深300指數的跟蹤誤差。“滬深300ETF推出為大額投資者提供了與股指期貨擬合度最好的現貨產品,從而強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市場功能,使交易更活躍,交易量更大,同時也會使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聯動性更強。”楊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