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一對情侶如果打算結婚,需要花費近20萬美元,是家庭年平均收入的4倍還多。人們笑稱,“甲殼蟲”樂隊名曲《你需要的只是愛》在韓國不太適用。
習俗多
如此高昂的結婚開銷來自傳統結婚習俗,譬如貂皮大衣和鉆戒等傳統婚前彩禮,以及近年來的新趨勢,譬如男方出錢買房、女方負責家具家電和房屋裝修等。
依照傳統習俗,結婚前,雙方家庭互換彩禮,男方一般送出做衣服的上等綢緞和簡單首飾。如今,皮草和名牌包取代了上等綢緞,首飾則升級為全套珠寶首飾。
在韓國的傳統文化中,社會不承認沒有婚禮的婚姻,因此婚禮大多在豪華的大飯店舉行。婚禮由雙方合辦,大廳門口由雙方家族代表分別登記禮金。
近年來,韓國婚禮奢華風氣日益嚴重。新人的父母通常邀請上千人參加婚禮,以盡量抵消婚禮開支。
逐年漲
不過,結婚支出的大頭還是在購置房產上。近年來,房價不斷攀升。據韓國婚介機構couple.net網站統計,去年的婚房價格比2000年時高出2.5倍,占到結婚開支的約70%。
路透社援引couple.net網站經理李勝美(音譯)的話報道:“過去5年里,我有不少客戶在登記找對象時直接要求對方至少能租得起房子,否則不予考慮。”
韓國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婚禮的平均支出比1999年時上升270%,同期通脹指數為45.5%。近20萬美元的結婚總支出大大超出約4830萬韓元(約合4.27萬美元)的家庭年平均收入。
盡管大多數新人順應潮流為結婚花錢,但他們內心深處并不樂意這么做。29歲的李基瑄(音譯)說:“那些昂貴首飾現在毫無用處。大家知道,結婚后就會為花錢買它們感到后悔,而婚后生活需要用錢。”
“伸手”族
經濟壓力之下,想結婚的新人不得不向父母伸手借錢或是借貸。
在韓國,開誠布公地談論金錢屬于文化禁忌,很多人不愿談及婚禮的高額開支。
“韓國社會聯系緊密,人們非常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哈里斯·H·金說,“婚禮是身份的象征,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一名姓金的30歲女子說,她是名幼兒園教師,丈夫年收入4000萬韓元(3.54萬美元),為結婚貸款4500萬韓元(3.98萬美元),還不算從父母那里借的錢。金和丈夫結婚時請了600位客人,可其中一半他們根本不認識,因為那些都是父母的朋友。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說,她今年27歲,在金融領域工作,結婚花費1.4億韓元(12.38萬美元),父母負擔了其中近90%。
“我們不得不向父母借錢,”她說,“他們很可能預支了自己養老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