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繼瓷器、書畫、郵票、錢幣之后,連環畫成了一種新的收藏熱點。當年才幾毛錢,甚至幾分錢一本的小人書,如今部分已經漲了數千倍,甚至數萬倍。在一些拍賣會上,幾千元購買一冊小人書不足為奇,有些私下交易最高可以炒到上萬元一冊。 上月,北京一個連環畫展覽會上傳來消息,部分連環畫半世紀來的增值幅度,遠遠超過炒樓、炒股、炒金。那么,杭州情況如何? 本月中旬,杭州將舉行一次全國性的連環畫拍賣會。有人認為,連環畫價格肯定再創新高。但記者從杭州一些收藏者那兒得知,雖然連環畫價格這幾年水漲船高,但從投資角度來說,行情卻越來越差。
藏家 他憑十萬冊小人書成為杭州“十大藏書家”
“1994年,有一天我騎車路過原來的省人民大會堂門口,一排鋪在地上的連環畫吸引了我掉回頭過去。”家住外東山弄的于賢根回憶著收集連環畫的始末,“這些久違的小人書——讓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回憶——才五毛錢到一塊錢一本,我跟賣書的老頭討價還價了半天,后來被我一網打盡。從那次開始,我開始收集連環畫,一發不可收拾。” 老于今年54歲,憑著家里的十余萬本小人書,換來了一個杭州“十大藏書家”的榮譽。連環畫收藏者之間互稱為“連友”,老于是杭州連友圈內最有名氣的
藏家之一。 十余萬本小人書是怎么來的?“我有很多個固定的收舊貨的聯系人,超過20%的小人書是通過這個渠道收來的。很多小人書都是被當作垃圾賣掉的,可我當它們是寶。”老于說,只要有小人書出現,收舊貨的人會第一時間通知他。 跑街頭、淘收藏品市場、逛書店,這些都是老于收集小人書的方式。“以前街頭還能找到賣舊書的,雖然小人書的品相不怎么好,又不是成套的,但價格很便宜;在收藏品市場,以前還有幾個攤位賣小人書的,單冊價格在五元至十元之間,如今這樣的攤位很少了;新華書店其實能淘到好貨的,我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去當地的新華書店瞧一瞧。” 有一年,杭州某書店處理一批特價書,老于跑去了。“收集小人書的人眼睛很毒的。當時有一堆特價書放在角落,我在里面發現了不少好貨,其中有一些如《孫子兵法》等古典名著、世界文學的小人書。這些書雜亂無章地堆在那邊,我把一本本書湊成套,最后湊出了20套。” 老于家有個15平方米的房間,是專門用來放置小人書的,這還是打包成幾十個箱子才放得下。他還特地按年代作了分類。 1998年,老于買了一套民國版的《封神演義》,花了1800元。“民國時,第一本石印本連環畫《三國志》由上海文藝書局出版,被認為是近代最早的連環畫。同時期出的《西游記》、《岳傳》、《封神演義》、《水滸》也算是最早的連環畫,我買的那版《封神演義》就是其中之一。”老于說。 “兩年前,《岳傳》就拍出了5萬元的價格,《封神演義》的價格肯定更高,只是我不會出手罷了。”老于幾年前曾以200塊錢賣掉幾本連環畫,至今都還在后悔。“連環畫的價格雖然一直在漲,但對于真正的
藏家來說,再高的價格也舍不得賣。”
賣家&藏家
他是杭州第一個賣連環畫的“小人書爆天價,跟書畫市場道理一樣”。 浙江省收藏協會古籍連環畫委員會主任陳耀強收集連環畫、古籍等已有20來個年頭,上世紀50年代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民國時期世界書局印的《岳飛》劇本等都是他的珍藏之物。“杭州收藏品市場圈里,第一個專門賣連環畫的攤位,就是我開起來的。”陳耀強說。
陳耀強家里堆著不少小人書,其中有一本《鐘無艷》,是民國版的,據說近期將在杭州連友圈內拍賣。雖然有點破破爛爛,但陳耀強覺得價值不菲。“民國的連環畫能保留至今,這本來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關于這幾年連環畫的價格,陳耀強說自己很有發言權。“從這幾年的行情來說,小人書的價格漲了好幾倍。有些品相好、名家的作品,存世量少的,漲幅非常大,跟書畫市場的道理是一樣的。” 據陳耀強說,1993年杭州舉行過第一次連環畫拍賣會,當時他準備了100多冊連環畫拍品,才成交50%左右,例如底價300元的《李時珍》,沒什么人搶,最終還是以300元成交了;底價100元的《西廂記》只拍到了140元;最貴的是《智取威虎山》等(組成的)一套樣板戲連環畫,起拍價是7000元,成交價也才7700元。 “這個價格拿到現在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了。”陳耀強一直很感慨,“像樣板戲這一套,品相好一點的,肯定是好幾萬元。” 9月中旬,陳耀強打算在杭州再舉行一次全國性的連環畫拍賣會。在他看來,這次的拍賣會,連環畫的價格肯定再創新高。
分析
杭州的連環畫為何熱不起來?
繼1993年之后,1994年、2005年,杭州只組織過兩三次連環畫拍賣會,這一兩年來,杭州很少有大規模的連環畫拍賣和連友交流會等活動。 “價格是越來越高,行情卻越來越差。”陳耀強說,“如今在杭州的一些收藏品市場,你根本找不到有賣連環畫的,甚至在整個杭州,或者全國,都越來越難買到好的。” 有價無市,是陳耀強總結的主要原因。“好的連環畫實在太少了,出版年代、繪畫技術、印刷數量、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成套、品相好壞等,都是決定一本連環畫價格的因素。連友們想淘到一本各個因素都不錯的連環畫是很有難度的,如像老于那樣去舊貨堆里淘寶貝,但淘出來的品相大多不會很好,價格自然也不會太高。” 拿上個世紀50年代出版的趙宏本作品《白蛇傳》來說,前兩年拍賣的價格是1.8萬元,其實很多連友都有興趣,相對于書畫市場,連環畫的價格并不高,但連友們實在找不到那個版本。 “現在就是買不到好的連環畫,這是最苦惱的。”老于感慨說。 陳耀強還補充了一個杭州連環畫市場不熱的原因。“東北的連環畫市場比杭州熱,是因為那邊能找到好的連環畫,而江浙一帶的天氣本來就不適合藏書。還有,浙江的經濟發展比較快,老城區都改造完了,很多連環畫都保存不下來。”
連環畫投資沒有接盤人
圈里有種說法:收藏和投資的都在35歲以上。程愛林是連環畫資深藏家,他認為收藏小人書的人都有一種懷舊心理。
程愛林說:“浙江的投資渠道很多,所以投資連環畫的人很少,目前杭州的連友都是以收藏為主。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連環畫都收集齊,因為當年太多的出版社都在出連環畫。連友們往往針對自己喜歡的門類收藏,如古典、獲獎作品、名家作品、科學家等,其中以收集古典和上世紀60年代門類的人最多,然后再互相交流和購買,這就形成了連環畫市場。”“可現在的價格實在太高了,連我們連友都覺得買不起。”程愛林說。 用來投資呢?程愛林非常不看好連環畫的投資前景:“別看目前連環畫價格在漲,肯定有著炒作的嫌疑。從杭州來看,這個人群這幾年一直沒有變化,而市場越來越萎縮。我剛才也說了,喜歡連環畫的人都是有著懷舊心理的,沒有這種懷舊心理的人,很少會對連環畫感興趣,更別說是投資。價格漲上去了,可沒有真正的接盤人,這個市場怎么會好呢?” “連環畫畢竟只是印刷品,缺乏書畫的唯一性,所以不可能出現像書畫那樣的投資市場。” 話雖如此,但程愛林和陳耀強都提到了另一種跟連環畫相關的東西,并認為非常有前景。“連環畫原稿收藏與投資肯定會很熱門,在拍場上的價格往往能與書畫相媲美。” 連友們為此提供了一些數據: 2003年,湯小銘的《魯迅在廣州》連環畫原稿拍出了27萬元; 2004年,戴敦邦的《逼上梁山》連環畫原稿拍了22萬元; 2005年,程十發的第一套少數民族題材的連環畫原稿《召樹屯和喃諾娜》估價160萬至180萬元,最終以1100萬元成交; 去年,程十發創作的16幅連環畫原稿《歡迎毛主席》又以358萬元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