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三星如何迎接"去三星化"挑戰?
      2014-07-31    作者:林宏文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2012年9月,來自韓國的江南大叔PSY,以一曲騎馬舞紅遍全球,不但登上排行榜亞軍5周,至12月時,全球點擊量達9.4億人次,世界第一,包括麥當娜、賈斯汀·比伯、休·杰克曼等明星都競相模仿,從大人到小孩,從歐美到亞洲,每個人都可以跳上一段騎馬舞。

        江南大叔其貌不揚、肚腩微凸,但畢業于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以獨特逗趣的舞步,贏得了世人的注目。

        2011年4月23日,北京星星國際影城附近出現一陣騷動,許多年輕粉絲排隊擠著進場,他們都爭著想看來自韓國的團體“少女時代”。第二次來中國訪問的少女時代,再次掀起粉絲的熱烈追捧,許多少男少女前一天就來排隊,人龍一直排到了馬路上,令附近交通嚴重受阻。

        韓國以發展汽車工業的模式來發展音樂產業,出產藝人就像工廠制造汽車一樣,從歌詞、語言到外形,都有專人進行精密設計和精心打造,每位藝人在出道之前,平均都已訓練2到8年。

        少女時代來中國訪問表演,主要是受到三星電子的邀請,舉辦三星歌迷見面會。作為三星產品在中國的代言人,少女時代無疑是韓流崛起的一個最具體的象征,當然也對三星的品牌價值帶來更多的加分效果。

        根據統計,由于韓劇、偶像團體等韓流文化的強勢外銷,也帶動了大家對韓國3C電子產品的認同和消費。一般來說,韓流文化每創造一元的產值,大約可帶來四倍的韓國3C電子產品的銷售量。

        文化創意的展現,是許多品牌背后支持的最大力量。崛起中的韓國流行文化,正是三星及LG等品牌發展的最大后盾。它讓三星、LG的品牌如虎添翼,銷售勢如破竹,也讓世人對韓國更加刮目相看。

        日本與大陸在釣魚島事件后,大陸各地掀起了反日貨風潮,此時韓國在大陸進行的營銷和宣傳更是不遺余力,希望能夠大舉接手日貨在大陸的市占率。三星承諾將更多大型零配件及制造生產線移至大陸,例如2012年宣布在西安投資70億美元建立快閃記憶體工廠。這些投資讓政府比較愿意接受韓商,而這也是韓國產品在大陸持續受歡迎的關鍵原因。

        韓流崛起,韓系3C電子產品當道,而韓國第一大企業三星電子接下來的布局與動向,更值得世人關注。

        2012年6月,三星宣布新CEO人選,原CEO崔志成調任三星集團戰略辦公室主管,負責為三星集團尋找新事業的發展機會;至于新CEO權五鉉,原來是三星電子設備解決方案部門副董事長,主要負責晶片和顯示器等核心零部件業務。

        三星此次更換CEO,令很多人相當意外,因為崔志成在三星的成績單相當出色。從2009年接任后,一路把三星品牌帶到全世界第一,不僅手機打敗諾基亞,智能電視超越索尼,并且在許多半導體及面板等零部件方面也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很多人無法理解,三星為何要把赫赫戰功的崔志成換下來,而換上原來負責三星電子零配件事業的權五鉉,用意何在呢?

        要預測三星接下來的發展策略,權五鉉這位新CEO的任命,絕對是關鍵的一步棋。而要談到權五鉉未來將如何帶領三星,首先應該把時間再往前推到2010年。三星當時已經完成了十年計劃與目標設定,也就是2020年三星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早在2010年的1月,三星總裁李健熙就曾在內部會議上不斷提醒大家:“我們現有的大部分產品,十年后都將消失。”李健熙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多年來推動三星不斷進行變革,一個目標達成了,緊接著就是制訂出更高遠的目標。如今,這個藍圖已經非常明確,三星將從微利的消費性電子產業出發,走向更多角度化的布局。

        2010年5月,三星集團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投資23兆韓元(約合203億美元),擴展五大新產業領域,其中包括太陽能電池、電動車電池、發光二極管(LED)的照明應用、生技制藥及醫療器材。三星預估,五大新事業預計將創造約4.5萬個工作機會,并且在2020年之前為集團企業帶來年營收50兆韓元(約合441億美元)。

        當時,李健熙設定的目標是,到了2020年,三星將達到4000億美元的營收,對照現在1400億美元的營業額,還要再多出2600億美元,這個有如天文數字般的目標,很明顯是要在原本的手機、電視、電腦等3C電子產品中繼續成長。例如三星已公布2013年手機出貨目標是5.1億支,其中3.9億支是智能手機,1.2億支是傳統的功能性手機,這個驚人的銷售目標,要將三星品牌的營業額再推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境界。

        除了來自原本3C電子產品的業務外,三星勢必要跨足到新的產業領域,從新事業布局中創造更多的營業額,而在三星宣布要跨足的新事業領域中,都已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從日本的夏普、日立、傳統汽車巨頭豐田、日產到歐美的賓士、通用(GE)、西門子、飛利浦、輝瑞、羅氏,以及中國大陸的尚德、保利協鑫等。

        不過,依據三星的預估,五大新事業屆時也只貢獻不到500億美元的營收,還要再新增至少2000億美元的營收,才能達到4000億美元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成長來源,恐怕是三星最初賴以起家的半導體及面板等零配件事業。

        三星是依靠半導體及面板等零配件事業起家的,因此零配件占事業比重一向是最高的。不過,過去幾年三星的品牌業務大幅增長,尤其是手機、電視等品牌銷售額激增,占比增加許多,也讓三星的零配件占營收比重大幅下滑,如今僅剩大約35%,這是未來三星要再加強的地方,也是任命權五鉉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半導體與面板這些三星已搶得龍頭地位的產業中,若仔細觀察,三星還有再進步的空間。例如,近年來三星不論在DRAM或是Flash等內存市場,都已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龍頭業者,但在邏輯IC的布局上就比較慢,未來一定會加強這個部分,并且會與目前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進行對決。從2010年至2012年間,三星在晶圓代工上的投資金額都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來看,其想要超越臺積電的企圖心昭然若揭。

        此外,在面板部分,三星也已進行整合重組,將AMOLED與TFT部門合并,并且將三星領先對手至少三年的AMOLED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以差異化的策略搶占更多的市場。并且,三星在面板事業整合成功后,還調動原本服務于三星半導體事業的趙秀仁和樸東健,分別擔任Samsung Display的社長及副社長,理由是他們擁有半導體成功國際化的經驗,知道如何將AMOLED事業也變成世界第一。

        由于三星目前掌握了全球九成以上的AMOLED面板市占率,未來將把此面板從中小尺寸應用再推廣到大型電視市場,2013年更將推出可以彎曲的面板Youm,預測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將對全球電子產業產生破壞性的革命力量。

        此外,三星也很清楚自己的弱點。蘋果通過App Store建立了難以被取代的競爭障礙,目前三星落后蘋果最多的就是以軟件應用為主的生態體系(ecosystem)。因此,在權五鉉上任后,也預示著接下來三星最重要的任務,將是布局過去最沒有著墨的軟體及應用領域。

        在權五鉉接手推動三星的成長后,原本應該功成身退的原CEO崔志成,其實也沒有閑下來,而是轉調至三星集團戰略辦公室主管。以崔志成在品牌上累積的多年業績,他的任務將是為三星集團尋找更多新事業的發展機會。

        此外,已升任三星副董事長的李健熙獨子李在镕,未來將是三星集團的第三代接班人。而過去一直輔佐少主李在镕的崔志成,未來的重要任務就是讓李在镕順利接棒,并帶領三星繼續開創更大的新局面。

        三星的強大,讓全世界的信息產業發生了劇烈變化,首當其沖的便是同質性最高的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業者,尤其對半導體與面板等關鍵零配件廠商的沖擊最大。此外,在品牌領域,三星的崛起更讓歐美日等品牌都黯然失色,表現備受關注。

        當然,當三星更強大以后,未來要面對的挑戰也相當大。尤其是三星在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傾全國之力支持,三星也建立整個龐大的上中下游生態體系,而且利用各種手段打擊同業,讓許多業者非常不滿。因此,幾乎在每個產業分項里,三星都已成為全世界所有企業的敵人,要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反三星力量。

        例如,原本是三星最大客戶的美商蘋果公司,已積極降低對三星的面板、內存及微處理器等的采購量,并且把原本給三星代工的微處理器訂單轉給臺積電。此外,鴻海與日商夏普在面板十代線上的結盟、DRAM大廠美光(Micron)收購爾必達(Elpida)并與臺灣的華亞科及南亞科合作等,這些包含美國、日本、臺灣地區等三方大企業的連線,目的都是為了組成聯合陣線,以防止三星繼續坐大。

        宏基電腦創始人施振榮,曾在與Google董事長施密特的座談時說,三星與LG等韓國品牌壟斷產業鏈,但臺灣地區產業界則在開放體系中貢獻一己之力,“韓商是所有人的敵人,而臺灣是所有人的朋友。”

        確實,三星除了是品牌業者外,本身也是內存、面板、晶圓代工等關鍵零配件的供應商,滿足蘋果、索尼、諾基亞、惠普、戴爾、宏基、華碩及夏普等品牌業者的需求。由于三星與這些客戶在終端品牌上都有競爭,難免有優先供應三星本身需求的情況出現,這也讓許多品牌業者極力擺脫對三星零配件的依賴,因此才會有這么多“去三星化”的聯手與結盟。

        事實上,過去臺灣信息產業也有過類似的困境,例如早期宏基一邊替IBM等信息產業大廠代工電腦,一邊推出自有品牌acer的電腦,但當acer品牌銷售越來越好之后,IBM也開始要求宏基必須讓品牌與代工分開,才不至于造成品牌與零配件代工之間的沖突。

        因此,包括宏基與華碩后來都陸續分家。2000年宏基被拆成以發展品牌為主的宏基與以代工為主的緯創,華碩也在2008年被分割為品牌業者華碩與代工廠商和碩。至于臺灣最強的智能手機品牌HTC,早期是以替國際大廠代工為主,但后來則放棄代工,全力朝向自有品牌發展。

        三星采取類似蘋果的封閉模式,從上游設備、材料到產品設計、專利及軟件應用等都自給自足,三星甚至還比蘋果多了在關鍵零配件方面的布局。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這種封閉體系也許有其好處,但是臺積電采取的是開放體系,若把上游材料、設備加上周邊的專利元件提供者(IP Provider),以及下游的客戶通通整合起來,臺積電建立的是“開放式生態體系(ecosystem)”,這個生態體系中所有公司的研發經費加起來,比任何一家大廠都還要多,產生的力量也比任何一家公司要大得多。

        不過,不管三星未來將面臨何種挑戰,最重要的還是,與三星在關鍵零配件上直接競爭的臺灣地區產業,以及與三星在品牌上較勁的大陸企業,要用何種方式來應對來自三星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兩岸之間應該進行哪些聯盟與合作,團結起來共同抵御三星的攻城略地,恐怕才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事實上,兩岸在產業的上下游關系上一直是處于合作的態勢,在個人電腦、手機、電視等領域,臺灣與大陸都有著緊密的上下游關系。例如聯想電腦一向委托臺灣廠商代工,大陸手機業者則大部分都采用臺灣聯發科的晶片。至于大陸國產的電視機品牌,也有一半以上采用臺灣的友達與奇美電為主要的面板供應商。

        以近年在大陸快速崛起的小米手機為例,董事長雷軍以發展小米手機的軟件與應用等特色出發,至于在手機硬件部分,則堅持與一流的供應商及代工廠商合作,除了采用高通的手機晶片組、夏普面板及樂金(LG)的電池外,其余供應商幾乎都來自臺灣地區,包括提供觸控面板的宸鴻(TPK)、相機模組的光寶,以及整機代工的英華達及富士康。

        臺灣地區早期在關鍵零配件及制造代工已累積了深厚的基礎,而大陸企業在品牌及流通渠道方面也逐漸擁有優勢,兩岸各自具備不同的發展長處,而且相輔相成,擁有互補的效益,且少有利益上的沖突。未來兩岸若能采取更深程度的結盟,必然可以快速提升兩岸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實力,打造出更多具備國際征戰能力的華人品牌。

        更進一步來說,兩岸不僅應締結更緊密的聯盟關系,甚至未來不論是股權上的交互投資、共同研發,甚至制定標準、推動兩岸共同市場等,都是值得大家努力的方向。近來兩岸科技業似乎也有這樣的共識,例如筆記本電腦產業中的聯想與仁寶合資成立聯寶、發光二極管(LED)產業中的三安入股燦圓等,都是兩岸產業深度結盟的案例,也讓兩岸合作有了不錯的開始。

        近幾年來,大陸在信息電子業快速發展,也嘗試要建立自己的上下游供應鏈,從半導體到面板都有。

        其實,大陸產業界應該選擇的商業模式,與其像三星建立封閉的供應鏈體系,倒不如學習近十年來創造更大價值的美商蘋果公司,因為,大陸高速成長的市場潛力,提供給大陸企業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也就是說,大陸未來不需要再走臺灣走過的路,可以借由臺灣已經建立好的產業基礎,直接走向創新之路,創造出更多類似小米手機的成功商業模式,這可能是兩岸從蘋果與三星崛起后對全球帶來產業典范移轉的沖擊中,可以歸納出的具體結論。

        無論如何,三星的崛起與成就令人驚訝,而其展現的強烈企圖心與貫徹到底的執行力,都是相當值得學習的優點。只是,每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都不同,只有展現自己的特色,開創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才能真正地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

      (本文為作者為《三星的邏輯:只有第一才能生存》簡體版所寫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 讀書是讀一顆高拔靈魂的思考
      · 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
      · 我們讀書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 不要只讀信息不讀書
       
      頻道精選:
      · 【思想】經濟責任審計讓權力賬單陽光化 2013-06-14
      · 【讀書】中國經濟必須沖出三重斷裂帶 2014-08-04
      · 【財智】新麗傳媒IPO欲解資金饑渴 2014-08-01
      · 【深度】“許多地方債務問題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韩国日本国产v | 亚洲激情视频欧美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