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您的位置: 首頁 >> 讀書頻道 >> 資訊
      深圳民間讀書會網羅愛書人參與
      2010-07-20   作者:劉悠揚  來源:深圳商報
       

        書友會在西方被認為是高尚優雅的小眾文化,近年來,深圳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民間讀書會,它們都是民間愛書人自發組織的讀書沙龍,儼然已將這一古老傳統視為新穎的生活方式。有專家認為,介于私人化閱讀行為和公眾性讀書活動之間的讀書會的大量出現,使深圳的讀書生態更為豐富。

        揮麈會:不是什么都能稱為“讀書”

        這是一個5月份剛剛成立的小范圍讀書會,讀的書卻很“精”,發起人之一是深圳博物館的歷史學碩士李飛。之所以取名“揮麈”,李飛告訴記者,這是借用六朝士林間“揮麈清談”的古風,希望這個讀書會不必研討太高深的學問,只讀些有意思的書,并與眾人分享。
        初創時,李飛為揮麈會擬了一段會旨:“不以老莊儒玄為囿,而倡open mind之旨。三教九流,盡可暢所欲言;東洋西洋,亦在囊括之中。”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揮麈會的讀書主題。據李飛介紹,目前揮麈會每周舉行一次,每次都有主題發言,內容涉及三個板塊:雅聚、清談和讀書。他特意強調說,“清談”和“讀書”是兩回事,比如“國學熱”的話題、“金庸筆下的愛情觀”的話題都屬于“清談”,在他們看來,讀一些學術價值比較高的書才能稱之為“讀書”,比如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吳森的《比較哲學與文化》等。
        揮麈會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成員全部是“70后”、“80后”的碩士和博士,以人文學科背景為主。因此這個讀書會十分年輕化,更像一個豆瓣小組。他們組織活動的方式是通過QQ群,每期活動及相關資料都會在群里公告。這個小圈子雖然不大,卻因其學術性、高端化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深圳讀書會:網羅2000多愛書人參與

        深圳讀書會是深圳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民間讀書會,它的發起人是聚橙網負責人耿軍,借助網絡的平臺,深圳讀書會已網羅了2000多愛書人參與。
        耿軍表示,深圳讀書會是2007年夏天在聚橙網上發起成立的,現在已成為書友們進行交流的平臺。
        網絡只是深圳讀書會的一個召集平臺,具體的活動還是要在現實中進行。它每周至少舉辦一兩次活動,主要活動場地是在中心書城的多功能廳。耿軍介紹,讀書會活動豐富并自成系列,如每周舉行一次“主題書會”,邀請專業人士擔任嘉賓主持和書友一起深入探討;“每月一書”系列是每人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以擴大彼此視野為特點;“作家系列”是不定期請來作者與書友進行零距離互動;每月一次“詩文朗誦會”,現場朗誦經典詩文;還有探討當前文化熱點的“書友論壇”等活動形式。

        四葉草書友會:一杯英式下午茶的時光

        國外曾流行一種家庭式讀書會,一群讀書愛好者聚在一起,在某一時期讀同一本書,輪流到各家做客分享心得。如今,這種西式讀書活動被深圳不少女性讀書會借鑒,如女畫家崔文僮組織的“小婦人讀書會”、蔚藍海岸新潮師奶Linda組織的四葉草書友會,一杯英式下午茶的時光,輪流到各會友家分享讀書心得。
        “四葉草書友會”的發起人Linda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曾有5年留學德國的經歷。2007年,Linda隨丈夫到深圳定居,初來乍到,她感到在深圳交友非常困難。一年前,一位加拿大友人到Linda家中做客,Linda向對方談及此困惑,這位朋友建議Linda組織一個書友會。一個月后,第一次書友聚會在Linda家舉行,那次聚會選擇討論的書目是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喜福會》,“這是一本母親或女兒必讀的書,而且書名也和讀書會很應景。”
        “四葉草”書友會的會員非全職工作女性,她們既有較高的學養,又屬有“閑”階層。書友輪流當主人,每隔兩周聚會一次,分享讀書心得。在過去的一年里,書友們已分享了18部文學作品,其中既有《朗讀者》、《追風箏的人》、《三杯茶》等國外譯著,也有《我們仨》、《往事并不如煙》、《世說心語》等中文書籍。

        書吧讀書會:每間書吧都有一個讀書會

        除了這些民間讀書組織以外,深圳不少書吧也常年堅持著不同形式的讀書會,如物質生活書吧的名人講座沙龍,尚書吧的深圳古籍沙龍,以及散落在深圳的許多小書店組織的各種特色讀書會,像潔心書坊的“潔心一家”沙龍,就是專注于身心靈修養的讀書會。
        “物質生活”的主人曉昱當初開店的理想就是在深圳成立一家個性化的書店,一家專門為“讀書人”服務的書店。這里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定期地舉辦名人講座。自從2001年開業已來,物質生活已經邀請過李歐梵、龍應臺、許鞍華、吳思、王小帥、白先勇等海內外知名人士主持關于影視、文化和歷史的沙龍。名家們也很喜歡這種和聽眾近距離交流的方式。曉昱認為,能提供一塊地方供讀書人進行思想對話,是書吧培育文化氛圍的優勢所在,套用作家龍應臺的一句話就是“沒有逗留,哪來文化?”
        而在深圳已經生存了六七年之久的古籍沙龍,最初的根據地是在東門的博雅書店,后來才慢慢轉移到中心書城的尚書吧。喝茶品茗,研討與古籍相關的話題。參加沙龍的有小至17歲的中學生,長至70多歲的老教授。清一色都是古籍收藏愛好者,對他們而言,“讀書”首先關涉收藏,從研究線裝書的版本到研讀其中的文字,有的成員成了收藏大家,有的還出版了研究專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 2010-07-01
      · [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2010-06-08
      · 《懸崖邊的貴族》的斷想讀書留香 2010-05-18
      · 得書在緣,讀書在悟,藏書在心 2010-02-26
      · 于丹:讀書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永久图片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看片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