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04 作者:本報記者 鄧久翔 蔡祥榮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半廢棄煤礦礦山該如何處置?如果全部廢棄將留下坑坑洼洼的老窯洞,易造成地質滑坡等災害,尚未挖掘的煤炭資源就埋沒地下,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卻面臨著瓦斯爆炸、頂板的威脅。為破解這一難題,云南省曲靖市試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資源開發利用及新農村建設三者相結合的模式,此舉有望為半廢棄煤礦礦山治理和礦產資源開發拓展一條新途徑。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煤炭儲量豐富,歷史上出現一些半廢棄煤炭礦山,這些礦山經過幾十年的小規模開采,留下一些廢棄老窯洞,容易產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地表生態環境。
對此,2008年6月,曲靖市一家礦業公司向曲靖市政府提出在富源縣探索先對半廢棄煤炭礦山進行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再進行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同時,公司借鑒其他地方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開發及新農村建設成功經驗,經過科學論證專門編制了《云南省富源縣杰創煤礦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開發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搬遷安置項目》規劃。項目總體規劃將通過區域環境治理、土地復墾整理及新農村建設,改善當地農民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煤礦資源的科學有序開發。
首先,對毀損土地堅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整理恢復耕作層,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然后,對治理區廢渣、廢水、廢氣等“三廢”進行治理和綜合利用。同時,對新農村建設堅持“方便、實用、特色”的原則,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高起點、高規劃、高質量建設,為農戶建造寬敞明亮舒適的住房,并引導和扶持農戶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項目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新農村建設、土地復墾整理及農業產業化建設。具體分為兩期實施,一期項目實施范圍為1.15平方公里,總投資概算為1.03億元,所有建設資金由這家礦業公司自籌。
項目實施后預計可平整、增加耕地面積約951畝,植被恢復425畝,80%的耕地可實現機械化生產,農田水利化程度由20%提高到80%以上,可為農業規模化種植提供基礎保證,村民可利用新開墾耕地、林地發展規;卟朔N植、經濟林果種植、家禽、家畜養殖等。同時,項目規劃整治新農村建設用地69畝,建設主要包括:新建122套農民新居、衛生所、小學校舍等,建造一座占地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的家禽養殖場及大棚蔬菜種植園,水源建設及配套設施做到自來水入戶,擴建鄉鎮通村道路約20公里。
曲靖市委、市政府對此項目高度重視,將“富源縣杰創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暨新農村建設項目”作為全市礦產資源科學開發新機制的示范試點項目給予支持和推進。在市、縣、鄉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指導下,這個項目已于近期開始啟動,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現場已完成土石方量3.57萬立方米,清理長年積水的老窯洞3個,各項工作正在進展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