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建投)是一家專注于城市重大項目建設投融資、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戰新產業投資運營、城市運營服務保障等業務的國有企業。近年來,該公司加快從政府融資平臺向國有資本投資企業轉型,堅持以龍頭項目為牽引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基金運營質效實現產業投資高水平循環,強化投后服務,全面賦能被投企業。
近日,記者專訪合肥建投相關負責人,就當下國資創投企業如何處理好政府所需與市場所求,如何營造耐心資本等課題展開探討。
堅持鏈式思維 加快國資資本布局戰新產業
在創投界,“合肥模式”如雷貫耳,通過政府主導的資本招商、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合肥先后培育出京東方、蔚來等知名企業,助力合肥成為“創新之城”。而在這些重大項目背后,都有著合肥建投的身影。
“過去我們是一家傳統的城投公司,專注于基礎設施投融資,近年來我們加快轉型,同時與其他合肥國有資本投資企業差異化運行,注重發揮自身資產雄厚優勢,專注于服務合肥產業發展重大戰新產業項目,聚焦合肥市重點產業的關鍵環節,助力臺肥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合肥建投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合肥建投根據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圍繞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戰新領域投入,先后投資京東方、維信諾、晶合12吋晶圓制造等產業龍頭項目,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快速集聚。
“投重大戰新產業落地并不是簡單照搬政府招商引資思路。作為‘合肥模式’的重要參與者,我們強化產業研究,更加聚焦于相關產業集群中的薄弱環節,以鏈式思維用好投資拉動,精準突破發展‘難點’‘堵點’。”上述負責人說。
汽車產業是合肥市近年來發展的重點戰新產業之一,有著產業鏈長、投資金額大等特點。合肥建投在發揮好龍頭企業招引的基礎上,先后引入全球第二大被動安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均勝安全,并投資鋰電池原材料、分布式電站、CPU芯片、線控底盤、成像雷達、智能座艙等關鍵環節中的重點企業,順應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趨勢,助力合肥市加快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
據悉,合肥建投近年來先后主導和參與投資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多領域戰新項目4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過3700億元。
發揮國資牽引 強化市場要素集聚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已進入“無人區”,投資周期更長、風險更大,如何構建耐心資本,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體系,成為合肥建投近年來關注的課題。
“2016年起,集團發揮基金這一工具的招引和放大作用,用‘長錢’吸引關鍵要素集聚。”上述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相關基金的專業化運行,合肥建投在2016年成立合肥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同時強化與地方合作,圍繞重點產業布局“基金叢林”。截至目前,合肥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自主管理基金12支,基金認繳總規模354億元,實繳總額295億元,累計對外投資418億元,投資范圍涵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應急安全和農業產業等領域。
同時,合肥建投還強化與龍頭企業合作,意在幫助龍頭企業沿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價值投資、并購重組、強鏈補鏈。如同蔚來資本合作參股設立基金1支,基金目標募集規模30.8億元,實繳規模17.05億元,已投項目15個,投資金額10.95億元。
“政府投資基金中政府性資金的參與,使得投資目標變得多元化,招商引資成為一項重要考量因素。這個過程中,政府投資基金要尊重市場規律、產業發展規律,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實現扶持企業做強、戰新產業蓬勃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多贏局面。”上述負責人說。
目前,合肥建投累計向各類產業項目完成現金出資超千億元,其中超過40%通過基金出資,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3500億元。
優化投后管理 為企業發展持續賦能
由于合肥建投不單堅持重大產業投資,更通過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這對投后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合肥建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建投通過分類施策,根據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發展階段等,針對性提供要素支撐。
一方面,合肥建投構建產業鏈協作平臺,聚焦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探索搭建投資企業產業鏈協作平臺,持續發揮基金引領和產業鏈協同作用,尋求企業間合作機會,共同做優做強產業鏈,賦能投資企業發展。
另一方面,合肥建投引導被投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設置所投資企業管理架構,委派董監事和財務人員進入企業,以產業投資思維,圍繞企業規范管理和良性發展的目標,全面主導或參與投后管理,開展上市輔導,幫助被投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如何有序退出是基金普遍面臨的難題。對此,合肥建投積極謀劃并購業務開展,圍繞被投上市公司強鏈延鏈補鏈重點方向,牽線中小企業洽談并購等事宜。“2009年以來,集團以京東方6代線項目投資為起點,探索出一條‘融資→股權投資→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國有資本引領產業投資的轉型發展之路。”上述負責人說。
據悉,下一步合肥建投計劃圍繞合肥重點打造的“6+5+X”產業集群,謀劃實施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加大對腰部企業支持力度,加速布局未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