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京市懷柔區北部山區的寶山鎮,當前正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寶山模式”,不僅實現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持續增收,更為區域經濟增添了新的活力。
寶山鎮面積廣闊,但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如區位劣勢、人口外流、資源資本要素缺乏等。然而,這些困難和挑戰并未阻擋寶山鎮探索鄉村振興的決心和步伐。近年來,該鎮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黨建引領,以產業興旺為總抓手,明確“先規劃、后建設”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以農促旅、以旅帶農、以文化為支撐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據寶山鎮黨委書記宿翔宇介紹,“寶山模式”的核心在于四個方面:一是注重規劃引領,借鑒發達地區經驗,規避發展問題;二是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品牌化營銷;三是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四是著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助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在“寶山模式”的引領下,寶山鎮在產業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該鎮成功打造了“寶山味道”區域品牌,通過品牌驅動特色產業發展,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興起。同時,寶山鎮還成立了鎮集體企業天河川種植中心,統一流轉農戶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
為了確保新發展模式能持續推進,寶山鎮在綜合治理方面下足功夫。下半年,寶山鎮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建引領、群眾為主、干部引導、就地解決”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基層矛盾調處新途徑,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宿翔宇表示,寶山鎮綜治中心的規范化建設便是其中的亮點之一。該中心創新完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平臺,將黨建引領作為核心,承接各類群眾矛盾糾紛類訴源,推進多元力量融合,暢通民意訴求渠道。通過設立特色品牌調解室、暖心談話室等功能區,以及智慧鄉村信息化指揮平臺的建設,寶山鎮綜治中心實現了對各類矛盾糾紛的及時、有效化解,為寶山鎮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寶山鎮接訴即辦6個月排名全北京市第1,全年綜合排名全市第22、全區第1。
值得一提的是,寶山鎮在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更做出了積極探索。該鎮以大地藝術為引擎,打造“寶山大地風物集”,通過稻田畫、節慶活動等吸引游客流量,同步推出農業、文化、旅游、餐飲等消費產品,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如2025年1月25至26日舉辦的第35屆群眾藝術節暨寶山味道“曬年節”,將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冰雪元素與區域合作相融合,不僅讓寶山鎮的冬日再度熱起來,更彰顯了北部山區的獨特魅力,為區域經濟增光添彩。
此次“曬年節”在同步開啟多項冰雪文旅活動,如冰上火鍋與圍爐煮茶、冬日打鐵花等項目,同時還有滑雪圈、滑冰車等各種冰雪運動。通過冰雪經濟的帶動,寶山鎮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均得到進一步發展。
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的“曬年節”以“寶山味道”為核心,融合了京蒙冀三地的優質資源,展現了寶山鎮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橋梁的重要作用。在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特色,將內蒙古和河北的特色產品引進來的同時,更通過打造城市會客廳、寶山味道門店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和特色產業載體,推動三地文化、旅游、農業等資源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繪制了一幅繁榮發展的新圖景。
展望未來,寶山鎮將繼續深耕“寶山模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規劃引領、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區域合作等措施,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