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專家共話以創新驅動賦能經濟發展
      2025-01-22 記者 金輝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的第二十六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創新驅動:賦能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旨在積極響應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時代命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其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我國科技創新當前面臨著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科技領軍人才偏少等短板。與此同時,現有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和金融支持體系也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

        王一鳴建議,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方面,我國要從“追隨式”創新轉向“引領式”創新,從終端產品創新轉向中間品創新,從集成創新轉向原始創新,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在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方面,可探索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方面,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探索信貸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也要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水平,降低金融服務科技企業的隱性成本。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全要素生產率(TFP)既是長期增長之源,也是檢驗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標準。我國擁有大規模生產場景,有利于TFP增速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技術革命也將給TFP提升帶來巨大空間。當前,“生產率增長不足”是長期的全球性挑戰,2025年應將重點放在“做好自變量”,以創新尋求不確定時代的確定增長。

        劉俏表示,要從以下方面“做好自己”:以政策創新捕捉不確定增長中的確定部分;在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過程中尋找機會;尋求能源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的機會;尋求“經濟再平衡”過程中涌現的機會,縮小城鄉差距提升居民消費率,建設與高質量發展適配的金融體系;尋找房地產新模式帶來的機會;尋找“大出海”中的機會,提升價值鏈上游程度,尋找價值藍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a∨在线观看 | 新国产福精品利视频免费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