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大型煙花秀在海內外接連上演,“天空之門”“藍色流星雨”等創意煙花頻頻“出圈”。近日,記者走進“中國花炮之鄉”湖南省瀏陽市,探尋傳統花炮產業火熱背后的消費趨勢和“煥新”密碼。
“煙花+無人機”演繹的“天空之門”、如夢如幻的“藍色流星雨”、綺麗華美的“七彩祥云”……最近,在各地舉辦的跨年夜、電音節、企業年會等活動中,創意煙花撫慰人心、帶旺消費。
臨近春節,瀏陽不少花炮企業忙著發運產品,有的倉庫門口每天有10多臺專用卡車排隊裝貨。在創意煙花“出圈”的帶動下,各家企業的燃放團隊幾乎全員在外執行項目。
東信煙花集團副總經理鐘良說,傳統煙花主要用于過年過節,而創意煙花拓展到很多消費新場景。近年來,花炮企業和一些景區合作,實現創意煙花常態化燃放,“七彩祥云”等爆款單品更是供不應求。
2023年以來,瀏陽共計開展各類創意煙花燃放活動近百場,累計吸引游客500多萬人次,拉動消費超過150億元。2024年最后一場“周末煙花秀”舉辦當天,燃放場地周邊聚集的觀眾突破19萬人。
個人燃放類的創意煙花產品同樣銷售火熱。夜幕降臨,在位于瀏陽城市廣場的“煙花小屋”售賣點,不少市民前來采購“七彩魔方”“水母”等玩法新穎的產品。這家“煙花小屋”的店長王四海說:“從‘看煙花’到‘放煙花’,大家都想體驗一把。”
長沙新消費研究院負責人張丹丹認為,當前,消費者在功能性需求基礎上,對情緒共鳴、文化共情、精神共振等有了更多價值需求,而具有新場景、新表達特點的創意煙花正好與此契合。
走訪瀏陽的數家花炮企業,記者發現,“出圈”背后是“文化+科技”加持,激發了傳統花炮產業新動能。
以前,煙花爆竹被認為科技含量不高。如今,借助無人機、天幕,同時結合AI、全息投影等技術,煙花燃放能夠營造出流星雨、天外來物等視覺奇觀。
在湖南花火劇團有限公司的展臺,兩年前還只有傳統禮花彈等產品,現在擺放了近10臺不同型號的無人機。焰火特效事業部宣傳負責人謝閏鎣說,當地花炮企業和無人機廠家聯合研發,持續迭代能夠搭載和點燃花炮的無人機,最終實現震撼的燃放效果。
除了運用最新科技手段,流行文化元素和傳統花炮產品的融合也日益緊密。
在6名“00后”作為創業團隊的瀏陽市帥帥煙花貿易有限公司,“大美中國”系列格外引人注目,每款產品的焰火設計均體現了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包裝上還印有古詩詞和手繪城市地標。
該公司創始人吳明陽說,“大美中國”系列自2024年上半年推出以來,銷售額已超過千萬元,“具有文化屬性的產品往往自帶流量”。
在打造了“天空之門”爆款產品的湖南慶泰花炮集團有限公司,傳播部部長尋國華告訴記者,一些花炮生產商、貿易商聘請美術設計、節目編導人才,與影視劇、動漫IP聯名開發文創產品,用講故事的方式燃放煙花,也在向文化企業轉型。
近年來,湖南、江西的花炮主產區推動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積極研發新材料、新機械、新工藝、新產品,這讓創意煙花有了“開花結果”的產業土壤。
但多位從業者坦言,花炮行業還存在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問題。比如,有的創新產品一經推出就遭到大量仿制,有的產品價格被壓得很低而燃放效果大打折扣,這都不利于產業高質量發展。
張丹丹認為,如何實現技術引領和創新驅動,這是花炮等傳統產業“出圈”后必須補上的一課。這需要企業在發揮供應鏈優勢和洞察消費趨勢的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
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隨之增加。瀏陽市鞭炮煙花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賢前說,目前,花炮行業存在科研基礎條件不強、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
在海外市場,花炮企業同樣需要持續創新。“以前主要是賣產品、做代工,產品標準、包裝設計都由別人說了算。”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出口分會會長文光輝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花炮企業在海外推出自有品牌,接下來要抓住“煙花+無人機”等技術引領的機遇,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產業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