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類信托依然是信托行業的五大配置領域之一,盡管后期可能有調整,但主流地位難以改變。房地產信托兌付風險是業內一直關心的問題,隨著近期房地產信托成立的逆勢增加,有可能加大兌付風險。 數據顯示,4月份,房地產類信托共成立了81只產品,占比50%,基礎產業類緊隨其后,共成立了57只產品,占比35.19%,工商企業領域占比3.7%, 金融市場類產品占比1.23%,房地產信托仍然是集合信托投資的重要方向。 以具體公司為例:中建投信托今年前4個月成立的信托項目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產和新三板,其中,成立房地產集合信托19只,募集資金規模達到31.96億元,平均期限為1.53年,平均年收益率為9.58%。大業信托從今年年初至4月份成立房地產集合信托10只,募集資金規模達到了31.96億元, 平均期限為1.53年,平均年收益率為9.58%. 也有一些信托公司雖然成立的房地產信托數量不多,但規模巨大,西藏信托今年前4個月僅成立2只房地產信托,但總規模達到了22億元。 房地產信托成立增加帶來的風險已經引起市場人士的關注。根據相關機構的初步統計,去年以來信托行業被暴露有兌付風險的集合信托項目約有20只,出現問題項目的主要投向就包括房地產領域。風險暴露的房地產信托共有8只,數量最多,占比達到40%,而今年以來,初步統計共有4只信托產品因為逾期未能兌付,融資方流動性困難延期,利息違約而曝光產生風險,在這4只產品中,有3只是房地產信托產品,表明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托產品出現風險的集中度有所增加。而綜合多家媒體消息,今年一季度,包括中海信托、新華信托、長城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出現過兌付風險。 2013年之后的政策調控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奠定了房地產信托恢復增長的基調,今年以來的放松限購政策和對行業的資金支持,以及房價上漲,都對房地產信托市場有著正面的影響。雖然如此,市場和監管層已經意識到,當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其實已經積聚了較大泡沫,部分開發商也因過度開發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房地產信托近幾年的快速擴張已經積累了較大的風險。 今年,像佳兆業違約那樣的“黑天鵝”事件也許會更加頻繁發生。當然,除了認識到并積極防范可能出現的更多風險事件之外,對于房地產信托兌付風險的問題也要采取辯證態度:房地產信托出現的兌付風險問題基本是點的暴露,暫時不會形成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房地產信托一般有充足的土地及現房抵押、股權質押等風控措施,出現極端情況資產處置也相對容易。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持,市場逐漸回暖,風險也有可能逐漸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