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經濟融合是中澳之間最重要的機遇
|
訪澳大利亞前外長、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所所長鮑勃卡爾
|
|
2015-03-17
作者:記者 張小軍/悉尼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定在7%,全球很多學者都在思考這將產生怎樣的外溢效應。澳大利亞前外長、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所所長鮑勃·卡爾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盡管中國政府將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調低為7%,但這個世界人口大國仍將從中受益頗豐。他還說,未來中國將創造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客戶基礎,他們對澳大利亞產品及服務如教育、旅游等產生強大需求,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 經濟參考報: 澳大利亞方面都關心中國“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鮑勃·卡爾:澳大利亞非常關注中國人大會議討論的重要議題,包括經濟規劃、環境政策、外交政策、反腐行動和加強法治。對澳大利亞而言,此次會議是對習近平主席去年在澳表態的確認。習近平主席去年訪澳非常成功,他談到了對富強、繁榮中國的設想,以及這對澳大利亞的意義。 經濟參考報: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定在7%,如何看待這樣的調整? 鮑勃·卡爾:一些人說,中國增速慢下來了,但即使增速為7%,中國經濟增加的產值仍要比幾年前增速為10%的時候要多。現在中國生產總產值基數大,即使增速下降,仍將比增速更高的時候增加更多產值。這是規劃的結果,中國經濟已經更加成熟。與剛剛脫離欠發達狀態的經濟體相比,更為成熟的經濟體增速相對緩慢。 經濟參考報:中國經濟進行深度調整,會對澳大利亞產生哪些影響? 鮑勃·卡爾:中國正處于2030年前建成由中產階層為主體的繁榮社會的軌道上,到那個時候,中國將有8.6億多人成為中產階層,遠遠多于目前的數量。這對澳大利亞來說蘊藏巨大機遇。澳大利亞食品、教育和旅游等服務將迎來廣闊的消費市場。在我看來,中澳之間最重要的機遇還是經濟融合,希望看到更多中國商人投資澳大利亞食品生產,這意味著這些澳大利亞產品將確保在中國擁有一片市場。澳中自貿協定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巨大機遇。隨著中國中產階層越來越多,澳大利亞獲得的機遇將更多。 經濟參考報:施蒂格利茨提出了“從2015年開始世界進入‘中國世紀’”的說法,您怎么看? 鮑勃·卡爾:我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但未來世界將是多元的,不屬于任何一支力量。不過,這一提法所反映的現實將創造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客戶基礎,他們對澳大利亞產品及服務如教育、旅游等產生強大需求,這有利于澳大利亞的利益。 經濟參考報:中國接下來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有什么建議? 鮑勃·卡爾:我認為中國現在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沒有問題。使經濟從依賴高投資轉向依賴消費,而這需要增加工資收入。這正是中國目前的政策之一。 經濟參考報:中澳應如何進一步推動雙邊經貿合作? 鮑勃·卡爾:中澳關系不存在重大障礙。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對方。習主席去年11月的訪問就是兩國能夠達成新的互贏關系的成功范例。我們(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對澳中關系持積極樂觀態度,我們做研究、開展民意調查,從而為澳中雙方闡釋兩國關系的內涵。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