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上午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商務部長高虎城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中國境外消費已經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價格的差價懸殊。
中國郵政快遞報記者提問:近年來,國人在海外購物非常火熱,昨天汪洋副總理也提到了,大家把全世界買成了“奶粉荒”。我想請問高部長的是,商務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促進這些海外消費力回流?通過物流快遞的渠道,有序地組織跨境網購是不是一個辦法?
高虎城首先介紹,中國的出境人數已超過1億人,中國的境外購物也在迅速增長。根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中國境外消費已經超過1萬億人民幣。形成這樣一個境外消費的成因是多種的,我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價格的差價。
他說,初步分析形成這種價格比較大的懸殊,導致境外采購、境外消費迅速增加,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在稅費上有著比較高的稅率,特別是在某些產品的消費稅,這是形成比較懸殊價格的因素之一。二是國內的流通成本過高、環節過多,市場仍然存在著在物流方面和管理方面進一步減少成本的空間。三是國外品牌商對華的定價政策。我們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引導國外采購的回流,也著重從以上三個方面著力。
高虎城強調,境外購物和消費是居民個人選擇,但是我注意到,這兩年來國內外消費市場當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從國內來說,越來越多的消費是個性化和多元化,而在國外的購物卻呈現了一種單一化和模仿式的消費。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這種局面也會像前些年的“你有、我有、人人有”這種排浪式的、模仿性的消費逐步轉向理性,回到正常的消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