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黃潤秋:立法防災避險應對極端災害天氣
      2015-03-03    作者:記者 童方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50年一遇、百年一遇,超強暴雨、特大泥石流、超強臺風、冰凍災害,這些在幾十年前還讓人生疏的字眼近年來頻頻見諸報端。全國人大代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潤秋提交的航拍議案建議,極端災害天氣屢屢成災,應加快制定出臺氣象災害防御法。

        極端天氣屢屢成災 百年不遇年年遇

        黃潤秋提交的關于加快制定氣象災害防御法的議案中寫道:“近60年來,我國年平均氣溫每十年約升高0.23℃,是全球平均溫度升幅的兩倍。1990年至2013年,我國因氣象災害經濟損失達5.5萬億多元。超強臺風、特大暴雨、暴雪、區域性嚴重干旱、高溫熱浪、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強度頻頻突破或接近歷史極值。若防范不科學、應對不到位,就會造成巨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2006年在浙江登陸的超強臺風桑美,造成483人死亡;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暴雨引發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約1700人死亡或失蹤;2012年7月21日華北特大暴雨造成北京79人死亡。2013年7月10日四川都江堰暴雨引發特大高位山體滑坡,造成43人死亡,118人失蹤。

        議案中通過無人機航拍的圖片顯示,超強暴雨致使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四川綿竹市清平鄉在震后多次遭受大型泥石流災害,災后重建的房屋被沖走或掩埋,2月28日,記者還能在現場見到被泥石流掩埋的房屋屋頂。

        “百年不遇年年遇、千年災害常常現”,在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馬力告訴記者,達州市在2004年、2005年、2007年都遭受了嚴重的區域性暴雨洪澇,短短五年內就發生了三次特大洪水,這樣規模的洪水,在20世紀的一百年間一共只發生了三次。

        災害很嚴重 法律還是空白

        專家認為,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至今還沒有出臺專門的氣象災害防御法律,無疑是我國自然災害防御的法律空白,并且通過修改現行法律法規難以滿足氣象災害防御需求。

        據了解,當前我國涉及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綜合性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在應對氣象災害防御方面各有缺陷。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只對政府及其部門的職責義務進行了規范,對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權利義務規范的少,忽視公民法人自救互救義務,忽視公民法人和社團組織防御氣象災害的社會責任,忽視社會有序參與機制建設。從而導致政府背負的責任過重,一些地方出現‘政府急、百姓不急’,‘政府干、百姓怨’的現實情況。”黃潤秋舉例說。

        另外,當前我國應對自然災害類的法律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但這些法律所規范的內容主要是由氣象災害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或其他自然災害。

        “沒有專門的氣象災害防御法會導致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造成氣象、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等部門各自為陣,信息和資源分散浪費;一些部門或個人不配合防御工作;災后理賠工作缺乏金融機構參與等等。”黃潤秋說。

        黃潤秋舉例說,2012年6月27日晚至28日,四川涼山寧南縣發生暴雨,形成特大山洪泥石流。氣象服務部門連續發布9次預警,大多群眾在政府組織下安全撤離,但某單位缺乏氣象災害防御意識,沒有積極響應配合,造成一工地上的施工人員及家屬約40人失蹤。

        強化公民在氣象災害防御中的作用

        在黃潤秋看來,雖然氣象災害無法避免,但是通過有效的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可以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帶來的人員財產損失。加快制定氣象災害防御法,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黃潤秋認為,氣象災害防御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涉及各行各業各領域和社會穩定發展,需要通過法律予以規范。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力量的迅速成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已不再是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的專屬職能,應強化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在氣象災害防御中的作用。

        “氣象災害防御不僅需要規范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和職責,更需要規范公民法人、企事業單位、政府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社會團體、志愿者等全社會力量的權利義務,體現氣象災害防御主體的全面性和多重性。”黃潤秋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 【思想】重建“環保公信”時不我待 2013-06-14
      · 【讀書】馬云2015開年"雙響炮"背后的深長意味 2015-02-26
      ·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三界碑”居民生活苦樂不均 2015-03-03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性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 | 三级国产精品伦视频 |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