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這些年非常重視原油上的儲備和商業儲備,但是到目前國家原油儲備只有9天,商業原油儲備只有15天,從實際情況上說這個儲備還是很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今天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必須提高原油戰略儲備,保障能源安全。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于1973年,當時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國際能源署。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后,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當前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達到90天以上。
“能源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制約將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單位GDP能耗有所下降。但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決定了能源消費的增長仍然會繼續加大,只有進一步加大原油戰略儲備的建設,才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曹湘洪委員向記者說道。
他認為:“現在中國和國外90天至180天的原油儲備水平相差較遠,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都要加快建設,首先是要多建設儲備設施,解決原油的存儲問題;同時,中國應利用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的時機增加石油儲備,并鼓勵企業利用閑置的商業庫容,增加石油儲備。”
據了解,中國石油儲備基地總共規劃了三期,其儲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萬至1200萬噸;第二期2800萬噸;第三期2800萬噸。當前,發改委已公布了一期四座儲備基地的名單,分別位于沿海的鎮海、舟山、大連、黃島;而二期的儲備基地大名單仍“待字閨中”。
2014年11月23日,中國國家統計局(NBS)表示,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在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原油1243萬噸,相當于大約910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