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村相融的崇州市10萬畝糧食高產穩產綜合示范區 |
2014年,對于有著“西蜀糧倉”美譽的成都產糧大縣崇州市來說,是一個值得載入發展史冊的年份。
這年初,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等共同主辦的中國農業經營制度創新實踐研討會在當地舉行,一種名叫“農業共營制”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從此走向全國,引發普遍關注。
適度規模化破解“誰來經營”難題
西出崇州市區,沿光華大道行車不到10分鐘,便來到隆興鎮。一條漂亮的柏油路從腳下向田野無限延伸,兩旁農地平整,地塊之間由機耕道、作業道、灌溉渠相聯絡。崇州市農村發展局劉波說,這里是崇州10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范基地項目,目前已建成7萬多畝高標準農田,整個項目計劃于2015年全部完成。
據了解,2010年以來,崇州市充分運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確權頒證成果,放活土地經營權,率先在全國探索成立土地經營權股份合作社,解決農業“誰來經營”問題,推進農業經營規模化。
尊重農民意愿,經營權入股建社。崇州市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折資入股,工商注冊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戶作為合作社社員,可直接參與理事會及監事會選舉、農業生產計劃討論、職業經理人聘用以及利益分配方案等決策過程,成為經營管理的實際決策者和控制者。
公開競聘職業經理,實行科學種田。土地股份合作社構建了“理事會+農業職業經理人+監事會”運行機制。理事會代表社員決策“種什么”,公開招聘農業職業經理人,與其簽訂經營合同,對產量指標、生產費用、獎賠規定等進行約定。農業職業經理人負責“怎樣種”、“如何種”,實行科學種田。生產成本由社員出資,理事會統一經營管理,收支和分配及時公示,接受社員和監事會監督。保障農民利益,按股除本分紅。土地股份合作社分配方式靈活,收益由農業職業經理人與社員共同協商。
據了解,自2010年5月在全國率先成立隆興鎮黎壩村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來,崇州市已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25個,入社面積31.0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52.14萬畝)的59.57%;入社農戶9.09萬戶,占全市農戶(15.37萬戶)的59.14%。
培養農業CEO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按照“因需而培、培而有為”原則,崇州市搭建“四大平臺”,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CEO),來解決農業“誰來種田”問題,推進農業生產專業化。目前,全市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413人,其中農業職業經理人1588人。
搭建培養平臺。采取自愿報名與鄉鎮推薦相結合、農業部門審查的辦法,選擇有志于農業的種養大戶、返鄉農民工、農機農技能手、大學畢業生等為對象,通過“雙培訓”方法,將他們培養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崇州市隆興鎮46歲農民王志全就是最早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如今他受聘于隆興鎮三家由當地700多戶農民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合作社根據其經營業績進行考核并分配。
搭建管理平臺。崇州市對取得《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從事農業職業經理人工作一年以上,經考核合格的,給予初級、中級、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級評價并納入人才庫,實行準入及退出動態管理。鼓勵農業職業經理人在全市區域內自由流動,實現規模經營主體與農業職業經理人的雙向選擇,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源的配置和使用。
搭建創業平臺。積極發展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主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多渠道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提供創業和發展的平臺,吸引了大批務農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機農技能手、經商人員等到農業一線創業興業,成為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新型農民。據統計,目前崇州市在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上崗的農業職業經理人達到800多人。
搭建扶持平臺。制定了農業職業經理人享受糧食規模種植補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信用貸款貼息扶持等辦法,健全了產業、社保、金融等配套扶持政策體系,進一步激發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熱情。
構建綜合服務體系破解“誰來服務”問題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參與、多元合作,崇州市探索構建了農業科技、專業化、品牌、金融“四大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發展,解決農業“誰來服務”的問題。
走進崇州市榿泉鎮農業服務超市的大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臺鮮紅簇新的“雷沃谷神”收割機。農業服務超市大廳里,整齊列著一排排貨架,各種農資、農業服務分門別類明碼標價,農戶和合作社可以按照實際需要選擇相應服務產品。
超市營業員一邊整理貨架上的農業資料,一邊介紹說,超市通過整合政府公益性服務資源和專業化服務資源,既免費提供農技服務,又提供“勞動力組織安排”、“農資配送”、“專業技術培訓”、“機械化服務”“專業育苗”“糧食代烘代儲”等九大項幾十小項的農業專業化服務,從種到收到儲,一站搞定。全市建成農業服務超市10個、糧食烘儲中心12個,農機化率達70%。
為突破農業科技轉化“最后一道坎”,崇州市建成集農業科技轉化、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專家大院,目前已聘用農業專家100多名,引進推廣成果60多項,同100多家農業企業、專合組織簽訂了科技服務協議,通過建立政府補貼、有償服務、項目提成等機制,解決了農業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為推動農業品牌化經營,崇州市專門成立農業品牌管理委員會,從事農業品牌打造規劃策劃、包裝推介、政策扶持、指導監管,目前已形成“西蜀巧妹”、“白頭五星”、“金江源”、“仟佰上善”、“文井源”、“土而奇”、“枇杷茶”等一批農業品牌;“三品一標”認證產品78個;建成榿泉萬畝國家級標準化蔬菜示范區、5萬畝優質大米生產基地、4000畝有機蔬菜基地和4萬頭健康豬養殖基地。
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崇州市通過健全農村產權融資擔保中心、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服務中心,積極探索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農業職業經理人信用貸款、農業產業風險互助、合作社社員資金互助,逐步構建起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此外,崇州市正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增強農業生產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目前土地股份合作社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