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19日最新公布的數據,去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并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分析指出,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的下降與人民幣匯率貶值環境下,企業結匯意愿不強不無關系。去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下跌0.95%,創出九個月來最大單月跌幅,全年貶值幅度也達到2.4%。 截至目前,人民幣此輪貶值行情還未結束。1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230,較前一交易日下跌42個基點。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開盤就報6.2200,貶值幅度達134個基點。業內人士稱,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人民幣匯率短期仍面臨一定貶值壓力,以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體現出的外匯流入可能將持續低位。 實際上,外匯占款告別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市場共識。數據顯示,2014年末,外匯占款余額27.07萬億元,全年新增6411億元,同比少增2.12萬億元。從近10年外匯占款的歷史數據看,2014年外匯占款新增量僅高于2012年的4281億元,低于其他各年。外匯占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而目前這一主渠道正在生變,這樣促使央行更頻繁地使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補充市場流動性,如2014年創設的MLF(中期借貸便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