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放水再現 央行或借SLF為股份制銀行注資2000億
|
定向寬松基調再被強化
|
|
2014-10-20
作者:記者 張莫 蔡穎/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進入第四季度,“定向放水”再現江湖。近日有消息稱,央行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對部分股份制銀行進行流動性支持。《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某券商人士證實了這一消息。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央行對此事未予置評。 據外媒報道,央行將對每家股份行注入規模約300億元人民幣,總共有5至6家銀行獲得了該通知,總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此次SLF的期限為三個月,利率為3.5%。 今年9月中旬,市場也曾傳言央行通過SLF向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定向投放了5000億元人民幣,以增加流動性。針對連續兩輪的SLF,民生證券分析師認為:“自統計局公布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9%以后,央行共投放7000億元基礎貨幣,考慮到支持房貸和接連下調正回購利率,中央定向穩增長的態度愈發明確。”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從9月金融統計數據來看,存款增速首次降到個位數,資金流出銀行體系的現象明顯,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不足有可能影響下一步的信貸投放,不利于實體經濟‘穩增長’。經濟下行周期銀行產生惜貸情緒,貸款利率包含了過高的信用溢價,央行通過維持資金利率平穩的預期,能促使金融機構加杠桿,通過降低流動性溢價抵補信用溢價,進而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 實際上,央行頻繁使用PSL(抵押補充貸款)和SLF工具,與新形勢下貨幣投放渠道發生改變有直接關系。“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收支漸趨平衡、跨境資本流入趨緩、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弱等因素影響,外匯占款出現不升反降,央行逐漸選擇新的替代性渠道實施基本貨幣投放,PSL、SLF等工具的使用正是其探索之一。對于傳統的外匯占款方式,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定向調控’的意圖更為明顯,有利于增強央行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楊馳說。 “在過去一年多,央行在頻繁地使用資產端的動作,但是負債端的動作很少。在兩者的選擇上,央行選擇了前者,而不愿意選擇后者,原因就是市場環境的主體還沒改造好,配套改革對主體還沒有形成合力,所以,央行在準備金、在負債端的操作方面難有太大的操作空間。”中國社科院教授、廣發證券首席分析師劉煜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頻繁地使用資產業務來滿足流動性的缺口,這是過去一年時間所看到的貨幣政策結構上的變化,是一個必然選擇,對央行來說是理性的,或者說是目前這個過渡狀態下的唯一安排。央行要解放出來,促進貨幣政策市場化形成一個新結構,形成更有效率的傳導機制,這需要漸進的過程。”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預計四季度宏觀經濟仍會平穩,定向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延續,同時會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市場利率下行。” 楊馳判斷,下一階段,貨幣監管當局將繼續盡量避免采取“強刺激”措施,全面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小,高頻率地使用SLF、PSL、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微刺激”手段將成為貨幣政策的主基調,總的調控目的仍然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確保全社會保持適度的流動性。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