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公積金執行超標準、超額繳納的絕大多數是壟斷國企。”南寧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林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西部某市也了解到,當地超規格繳存的一般都是保險、銀行等國企,其中一家企業個人加上單位月繳存總額達1萬多元。繳存額最低的是一家政府賓館,職工個人繳存加上單位繳存每月才20元。 | |
|
月繳額從幾十到上萬相差百倍 除了地區差距,導致公積金賬戶貧富不均的更重要的因素是行業差距懸殊。據悉,廣東省最低的月公積金繳存額剛過百元,最高的近萬元。武漢市審計部門審計結果顯示,公積金繳存額度行業排序靠前的是金融業、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排名靠后的幾個行業是居民服務、制造、住宿和餐飲、批發和零售…【全文】 | |
| |
|
精彩閱讀 |
超繳國企不服勸誡欲找市長評理
在內蒙古自治區采訪時,一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當地審計系統通過軟件刷出上百個超規格繳存單位。公積金中心對超繳的單位進行了勸誡,銀行等企業不服氣來爭執,信誓旦旦地要找市長評理。 |
管理者認同“不公”否認“劫貧濟富”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全國近20家公積金中心的管理者,一致認同公積金繳存“不公”,但并沒有“劫貧濟富”。他們認為,從實際效果看,這一制度的確解決了不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難。 |
多地公積金“租房提取”成一紙空文 公積金提取范圍過于狹窄,有居民表示,“除了購房外幾乎別想提取”。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部分城市明文規定的“租房提取”已經變成一紙空文。尤其在房價高昂的一線城市,租房已經成為一大部分居民解決住房問題的唯一選擇,但公積金卻出現嚴重缺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