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國家將以目標價格補貼的方式取代已實施幾年的大豆臨時收儲制度。那么,大豆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與臨時收儲政策有何不同?棉花、大豆目標價格先行先試,如何保障農民收益?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棉花、大豆目標價格先行先試,新政策帶來哪些新變化?姜你軍卷土重來,農產品如何真正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近期,目標價格的補貼得以試點推出,政府不再是買家,也不再托市干預價格,補貼將直接針對生產環節。試點階段,目標價格采取生產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確定,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對試點地區生產者予以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今年國家公布的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
王小語(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農戶的大豆他并沒有賣給加工企業,他是賣到家庭儲戶去的,通過目標價格補充,實現豆農收益之后,那么通過這個市場的手推動這個產業,那么有機銜接起來的話,那么對未來我們產業的發展會有一個良性的作用。
政策調整,上下游商戶必有滋味在心頭。國家發改委表示,目標價格試點階段,每年確定一次,在作物播種前公布。向農民和市場發出明確信號,引導農民合理種植,試點地區同一品種目標價格水平是一致的,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統一的大豆目標價格。
萬勁松(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農水處處長):就說補償農民的生產成本,在此基礎上還保障農民有一個基本收益。但是基本收益它可能是有一個彈性的,每年如果市場好的時候,基本收益保障程度可能高一點兒,市場往下跌的時候,基本收益就會少一點兒。
與此前不同的是,目標價格補貼對象是試點地區種植者,總的原則是多種多補,不種不補,目標價格補貼要和市場價格掛鉤,只有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才發補貼,低得越多補貼越多。
李國祥:目標價格對價格形成機制影響最大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過去我們的臨時收儲主要就是補收儲企業,那么政府花了很多錢,然后通過這個價格,農民得到好處。那么現在這種補貼,就說中間環節,就是收儲企業不再補了。直接國家規定了一個目標價格,大豆是4800每噸,如果農民賣,好比是4000塊錢每噸的話,那么這800塊錢直接就補給農民了,收儲企業不再得到補貼了。
其實這次目標價格,它的影響最大就是價格形成機制了。過去政府的臨時收儲價格,那么市場的價格是由政府決定,那么目標價格這個制度推行以后,整個市場的價格,就說農民賣的大豆的價格,加工收儲企業收購的價格,以及大豆的加工企業,他賣的豆粕、大豆油,都是根據市場的供求來決定的,政府就不再干預了。但是如果農民賣的價格,如果比政府規定的最低收、目標價格低的話,政府再額外的給農民補充。那么目標價格的這個水平,那么國家都是經過嚴格測算的,保證了農民至少在種大豆的時候,成本能收回來,畢竟還有一個保障性的收益。
劉戈:目標價格體制讓價格理順了 同時農民的收入預期也清晰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在6月份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著重討論了這個問題,它總體上來講,就是通過這樣的一個目標價格體制,讓目標價格形成過程更加清晰,然后讓整個市場上的價格不要失真。總體來說,它是一個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因為過去所謂的暗補,在這個過程當中,在農民種的時候,他也不知道價格是多少,到時候他只是知道如果我種得多了,到最后國家總有一個托底的價格,但是這個托底的價格有時會導致什么?因為價格有時攤多了以后,導致糧庫存得太多,銷不出去。因為就企業來說,比如說在下游的生產企業、榨油的企業,他覺得這個價格太高,最后我還不如不干。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和最后的下游的生產商來說,他對于在整個過程當中,他的盈利狀況,或者未來在這里面的收益,他是不確定的。
現在我們變成明補,相對而言,就是說國家價格最后定到了4塊8一公斤。那么如果我的價格賣到了5塊8,那我多賺,如果最后我賣不到那些,國家直接把錢給我,這樣就要清晰得多,在這里面也體現出來國家對于這個品種的一個引導,通過這樣一個政策,給大家一個清晰的信號。也就是說,你現在種的大豆,到秋天的時候能以大概多少錢賣出去,即使市場給不了你這個價格,那么我補給你這個價格,讓價格理順了,同時對于農民來說,他的收入預期也清晰了。
李國祥:我們的臨時收儲政策退出后 全球大豆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能夠實現的,過去我們臨時收儲政策,叫政府規定一個價格,那么大豆收儲企業收完大豆以后,他必須要順價銷售,所謂順價銷售就是他銷售出去的大豆,必須比收購的價格要貴。
今年的目標價格是直接政府把補貼給農民,中間環節他就不再干預了。這樣如果每一個的大豆企業收儲的大豆,在加工成本基礎上,他也不一定就是說要有順價銷售,他根據市場的行情隨時來調節自己的價格。那么從現在的整個大豆制品的供求關系來看,應該來說價格還是有往下降的。現在整個大豆的庫存水平是歷史相對比較高的水平。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每年大豆的庫存水平超過一億噸,那么像這樣的一個高儲備、高庫存,勢必在中國,我們的臨時收儲政策退出之后,整個的世界大豆價格還有望于進一步下跌。
劉戈:我們把暗補變成明補以后 能保證農民的積極性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最后的關鍵是一個怎么補的問題,現在如果我們把暗補變成明補了以后,那么如果把這個錢讓農民拿到了,保證他的積極性,同時整體的大豆價格又跟國際市場接軌,那么總體上來說,對于市民來說,我們吃到的油也好,豆腐也好,那么相對而言,這個價格要比現在可能會有一些下降。
再有,一些小宗的農產品,什么姜、綠豆、大蔥等等的市場波動的特別厲害,這個波動太厲害可能會影響一部分人,比如低收入者的感受。如果要是我們試圖讓所有農產品的波動都變得最小,通過補貼的方式,或者通過其他的方式可能也做不到,也沒有必要。從世界各國來看,基本上補貼都補貼在大宗農產品上面。在這個補貼過程當中,一方面是要保證這些大宗農產品的農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另外一方面也讓它的整個市場波動減少到最低的程度。
總體來說,從全世界的范圍來說,現在補貼的范圍越來越小,那么更多的讓市場來發生作用。至于這些農產品產生價格波動,影響到一部分低收入者的生活,那么通過對于低收入者的補貼來解決,而不是說通過干涉農產品的價格,通過補貼來撫平它的周期,這樣的做法應該越來越多的慢慢退出市場。
李國祥:生姜等小品種可通過其他途徑調節 政府沒必要直接干預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其實農產品價格波動、市場波動是一個自然的屬性,所有的農產品都會有波動。對于面對這樣的波動,我們政府要想把所有的波動都熨平是很難的。我們只能選擇一些重要的農產品,那么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糧油棉糖,那么政府就要進行干預了。
對于生姜這些小品種,第一個它會波動,政府想管也很難管得住,管得好。第二個就是它的波動,對消費者整個的影響應該說是比較小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這種消費替代,或者減少消費的方式來減少這一種支出,讓市場更好得發揮作用,調解這種供求平衡。所以對于這種小的農產品,那么很可能將來通過期貨市場,通過其他的途徑來進行市場調節,沒必要政府直接來干預。
劉戈:大豆等農產品給予補貼 生姜綠豆就完全由市場說了算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政府為什么只補貼糧棉油糖這樣的一些產品,就是因為這些產品是國計民生的戰略產品。這樣的一些產品,我是要引導農民,就是說你種糧食也好,種大豆也好,這個賺不了大錢。但是你種這個東西不大容易虧錢,為什么?因為不管國家的哪種補貼方式,總得來說,要給你保一個底。
當一個農民在春天坐在他田頭的時候,想到底我是種玉米,或者是種大豆,還是種生姜?那么這時候他有一個理性的判斷,說國家保證我種這個東西,相對而言我可能會掙多少錢,或者說我至少保證不陪錢,那么這樣一個導向是通過對于農產品的補貼來實現的,至于生姜、綠豆這些東西,那就完全由市場說了算。
李國祥:糧油棉糖更有基礎性 它的波動會產生一系列的波動效應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糧油棉糖更有基礎性,那么它的市場波動,特別是價格波動,那么它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波動效應。比如說這個糧食不僅人吃,豬也吃,這樣對成本有影響,對人的工作有影響。豬也吃,那作為飼料糧,那么它會影響豬肉的價格,所以它的影響就會非常大。那么生姜作為佐料,消費量很少,同時它的影響就到此為止了,所以根據它的這個影響程度,實際上每個國家對小品種基本上是不干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