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中俯瞰西港區 |
2013年6月4日9時50分,在秦皇島港西港區三公司煤炭碼頭,滿載2萬噸煤炭的“帆順999”號輪船緩緩駛離碼頭。至此,有著115年歷史的秦皇島港三公司煤炭碼頭正式關閉,秦皇島港西港東遷工程正式啟動。
秦皇島港始建于1898年,歷經百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東、西兩大港區。東港區以煤炭作業為主,西港區為老港區,主要進行煤炭、散雜貨、集裝箱作業。隨著城市化的提速,港口也越來越成為秦皇島城市發展的一個難題。因為港口的存在,居民與大海近在咫尺,卻無緣親近;煤炭輸出量越大,則環境承載的壓力也越大;港口也對城市的整體布局、空間拓展產生了制約。
秦皇島港西港搬遷改造工程適時啟動。秦皇島,這個渤海灣的璀璨明珠,將由此迎來新的城市空間的擴展,城市布局的調整,也將由此踏上港口、港區、港城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征程。
礦路港城 百年滄桑
在河北487公里海岸線中,4.55公里是秦皇島西港搬遷而退還的海岸線。不要小看這短短的4.55公里:北煤南運,這里曾是中轉站;秦皇島被稱為“港城”,秦皇島因港興城。
從1898年到今天,秦皇島港櫛風沐雨。宛如一位沉靜睿智的長者,老港默默見證著歷史的滄桑,留下珍貴的記憶。這些滄桑凝固在港口的老建筑里,這些記憶將永遠被秦港人珍藏。
秦皇島港史志工作者王慶普為我們揭開了港口的前塵往事:“有了開灤煤礦,才有了鐵路,進而有了秦皇島港,有了秦皇島這座城市。”
1898年,清朝光緒皇帝御批在秦皇島自行開埠建港。經過115年的發展,秦皇島港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和干散貨港。
從開港到秦皇島解放前的50年間,港口生產發展緩慢。1948年,人民政府對秦皇島港實行軍管。隨著新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秦皇島港的發展和建設日新月異。改革開放后,秦皇島港再上新臺階。進入21世紀后,秦皇島港步入空前發展的歷史新階段:2007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2億噸煤炭輸出港;2012年實現吞吐量2.63億噸,港口吞吐量連續7年突破2億噸大關。
作為“北煤南運”大通道中的主樞紐港,秦皇島港長期以來擔負著東南沿海電煤運輸以及國家外貿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務,年輸出煤炭占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總量的40%以上。
如今的秦皇島港擁有了眾多世界級品質:世界最大的煤炭輸出港、擁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專用堆場、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煤炭裝卸設備、2004年秦皇島港被評為世界最大散貨港并蟬聯至今。
老港隱退 文化不走
西港搬遷,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筑群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作為歷史的見證永久保存,這些見證了百年風云的老建筑依然會陪伴人們徜徉在時間的河流里。
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筑群主要包括開灤礦務局高級員司俱樂部、開灤礦務局秦皇島電廠、開平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辦公樓、南棧房、老船塢、京奉鐵路橋等21處優秀近代工業遺產。
開灤礦務局高級員司俱樂部已經被改建為秦皇島港口博物館并即將正式開館。初夏的陽光灑入開灤礦務局高級員司俱樂部的大廳,百年光陰在這里延展、濃縮。眾多實物、資料和模型述說著秦皇島港的發展歷程,瀏覽和傾聽的過程中,仿佛穿越了百年。
“工業遺產無疑是具有標志性的時代記憶。這些遺產歷經滄桑歲月洗禮,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凝練成秦皇島豐富的人文精神。”秦皇島市文物管理處馬猛介紹,秦皇島市文物管理部門將抓住西港搬遷改造工程這一契機,謀劃推進港口近現代建筑群的保護利用。通過串聯起相關的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具有港城特色的高品位重點文化功能區,提升工業遺產對城市文化的貢獻度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在合理利用中為城市積淀豐富的歷史底蘊。
留下的這些建筑,承載了太多的秦皇島城市記憶。去留之間,人們在感受港口變遷的同時,依舊能夠探知秦皇島臨港文化的精髓,找到城市發展的根。
城以港興 面朝大海
城以港興、港城一體。從秦皇島港誕生的那一天,城市與港口便成為息息相關的一個整體。
西港搬遷,當然不是簡單的“平移”,而是加快打造一個現代化新港區,開辟一個臨港產業聚集區:關停西港區煤炭運輸業務,將雜貨、集裝箱生產業務搬遷至東擴港區;在西起秦皇島港煤五期、東至沙河口1.7公里海岸線,集中建設以雜貨、集裝箱為主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港區,承接西港區生產運輸業務轉移。
再造一座特色濃郁的濱海新城區:西港區搬遷改造后,西港區及周邊老城區將進行綜合開發改造,打造為“特色休閑、商務會展、旅游度假、高端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濱海新城區,并逐步成為京津冀主要海路交通樞紐及物流聚集區。
西港搬遷改造工程建設期為7年,2020年,工程將帶來這樣的預期:岸線資源的開發和高效利用得到進一步優化,實現港口集約布局、污染集中防治;通過東部新港區建設,拓展港口發展空間,借機促進港口向綜合性大港轉變,增強港口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改造開發西港區,再造一座特色濃郁的濱海新城區;通過西港搬遷改造,加快發展現代臨港產業,增強城市與港口的產業關聯度,實現港口和城市協調聯動發展。
西港東遷,河北港口集團把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區、黃驊綜合港區三大港口基地的發展放到全國沿海開放這個大的格局中去規劃。其中,秦皇島港在加快實施西港搬遷改造工程的同時,健全完善煤炭運輸產業鏈條,充分利用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平臺,進一步鞏固國家能源大港戰略地位。
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契機,秦皇島港西港東遷目前六項規劃基本完成,東擴港區拆遷穩步推進,西港片區開發積極開展,物流園區建設加快謀劃。以廊坊經貿洽談會為平臺,秦皇島市積極推介宣傳西港搬遷工程項目,主動對接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西港搬遷工程建設中。目前已經和馬來西亞云頂集團、中交建集團、中建集團、上海云峰集團等多家企業進行了對接,形成了初步的投資意向。
對于秦皇島來說,曾經輝煌的西港,并沒有走遠,他的遷移揮別的不過是黑色煤炭,卻走近了蔚藍海洋。未來的秦皇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李俊義、秦皇島市委宣傳部李薔、張宇紅采寫
圖片由劉學忠、姜濤、馬衛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