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改革新方案即將出爐,據悉,新方案把現有三大電信壟斷運營商的發射基站與原公司剝離,統合之后成立國家鐵塔公司。
早在今年3月,國資委就決定牽頭成立國家基站公司,即國家鐵塔公司,具體由三大運營商出資組建,并允許民資入股。目前,該公司已經進入籌備階段,預計下半年掛牌。
“這是中國電信業實施‘網業分離’(即電信網絡與電信業務分開運營)的第一步,亦是電信業再改革的信號。”通信業專家包冉對中國經濟時報表示。
基站之困
眾所周知,鐵塔是基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信運營商建設鐵塔將通訊天線安置到最高點以增加服務半徑,達到理想的通訊效果。但是,通信鐵塔的建設成本和土地選址成本,約占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的1/3左右。
目前,舊基站的改造,以及新基站的選址、建設難度加大,已經成為影響4G建設的重要因素。同時,三大運營商都承受著利潤下滑的巨大壓力,面對開支巨大的鐵塔和基站建設已不堪重負。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推進網絡中立,不實施網業分離的話,網絡中立將無法達成。”包冉對中國經濟時報表示,擁有物理網絡資源的公司,需要無差別地向虛擬運營商或互聯網內容服務商提供統一的低價網絡接入,必須實現網業分離。基礎網絡可以是私營,也可以是公營的,但是都需要保障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鐵塔公司符合這一趨勢。
同時,也有電信人士認為,新的電信改革方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競爭,打破壟斷,殊為可疑。“如果按現有方式統合基站資源,國家鐵塔公司將成為壟斷程度更高的運營商。在沒有消費者選票制約的情況下,運營商的鈔票將決定電信服務的質量與價格,消費者的體驗不會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事實上,中國的電信業,的確存在壟斷局面,但關鍵在于其是否濫用壟斷地位。”包冉稱,目前看來,電信業已成為以國有資產為主導的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比如電信資費每年都呈遞減狀態。
真改革?
從去年起,政府主管部門部分開放了電信業虛擬運營商牌照,降低了民間資本進入寬帶接入網的門檻。但是,開放牌照和降低門檻還只是政策性的姿態,并沒有對電信業壟斷格局形成任何實際沖擊。
此外,國資委計劃將鐵塔公司49%的股份分配給民資。國家鐵塔公司將成為電信基礎設施領域采用混合所有制的第一家國資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這比將移動轉售業務開放給民資再進一步。后者在電信基礎業務運營層面引入競爭,前者將民資進入領域擴展到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但是,國家鐵塔公司僅涵蓋了部分移動基礎網絡設施,仍是平衡三大運營商利益的結果。所謂的“網業分離”實際仍由三大運營商把持,三大集團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角色定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那么,民資的進入,是來分享壟斷紅利,還是激活機制?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諸多領域向民資開放是符合大趨勢的。”包冉表示,國企領導因此也很頭疼,對于一些領域的投入肯定虧,國企的董事會很難通過。因此,民資的進入,在微觀上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電信業是否進行真正改革?一看電信市場是否存在數量足夠多、資本結構多元的競爭主體,二是看消費者是否從運營商的競爭中獲取了福利,三是看電信主管部門是否歸位于市場裁判的位置。也就是說,即使是鐵塔公司,也不能一家獨大。
內憂外患
近期,國資委向三大運營商下達了三年降低50%營銷費用的目標。據悉,今年中國移動要削減270億元營銷費用,約占中國移動此前規劃支出1700億元的16%,中國移動的營銷費用包括了渠道傭金、保留客戶成本和終端補貼成本。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行情,問診),也有約40億元的削減任務。
加之近期出臺的電信業“營改增”稅改計劃、虛擬運營商入場導致的運營商資費集體跳水,未來1—3年,運營商在營收和利潤上要維持繼續增長態勢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對此,包冉表示,這是大勢所趨。“電信業的營改增也是一個改革過程,因為稅務成本一直是企業的重要成本之一,改革是水到渠成的。對于運營商來說,作為海外上市公司,只是會影響到股價,運營商本身并無需太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