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信證券王東明得罪銀老大自罰百萬一事,在金融圈里鬧得沸沸揚揚。有詩云:工行銀老大小肚雞腸痛下殺手,中信王東明口無遮攔恐失大單。果真如此么?
5月10日,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參加清華五道口金融全球論壇發言時,談到虛擬經濟對于實體經濟的擠壓時,忍不住說,“向工商銀行楊凱生行長說,有人說工商銀行要報出來稅后利潤兩三千億時,全國人民都會罵”。
這句一時的“快語”,卻讓王東明被罰兩個月工資,按其去年583.43萬元的年薪計算,損失接近百萬。
根據網傳的中信證券內網通告,王東明的言論,“在客觀上使工行的社會形象受到了影響,也影響了中信與工行長期建立的良好工作關系”。該通稿強調:“要考慮客戶利益和感受,特別是涉及敏感話題時,盡可能避免提到客戶的名字。對涉及披露公司信息,必須履行內部審批程序,不得擅自接受媒體采訪”。
而后,更有業內人士爆料,工行欲終止中信證券承銷其優先股。
業內人士笑稱,“有人說了句實話,有人就是不愛聽實話。”
王東明的言論并非空穴來風,公開數據顯示,工商銀行2013年凈利潤為2629.6億元,同比增長10.2%,日賺7.2億元。與此同時,按照2013年度的凈利潤排列,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排名為后2300家的企業去年實現的凈利潤則僅為2406億元。也就是說,僅工商銀行一家商業銀行,其去年的凈利潤就超過了A股2300家上市公司凈利潤之和。
不僅如此,WIND統計數據還顯示,2513家上市公司2013年全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7.06萬億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有713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滑,另有1001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其中,包括銀證保在內的43家金融業上市公司2013年全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
也就是說,數量僅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量的1.7%的金融企業,2013年的凈利潤卻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55.6%。其中,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1.17萬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A股所有非金融企業2013年全年的凈利潤。
如果真如網上所言,工行欲終止中信證券承銷其優先股,那中信證券損失的將是動輒百億元計的優先股大單。
不過,今天剛出爐的另一則新聞,可能讓事情看起來并非如此簡單。
據報道,一位接近證監會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中信證券等幾家大型券商牽頭,集結了約30家一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同發起設立證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證聯公司)的申請方案,已于上周正式報至證監會機構部,進入審核階段。這個聯網互通的平臺旨在恢復證券行業支付基礎功能,希望集結全行業的力量和資源,讓客戶資金在證券行業內部流動起來。
證聯公司功能與當前的銀聯類似,可以稱之為“券商版銀聯”。證聯公司的成立不僅對證券業將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給當前整個金融行業的支付格局帶來重大改變。
此舉被解讀為證券行業“恢復造血功能,反擊銀行業和互聯網”之舉。“中國銀聯連接的是消費市場,證聯公司將要連接的是財富市場,未來的發展會具有很大的想象力。”
王東明的吐槽成了證券對銀行開戰的導火索。或許工行與中信證券翻臉,絕非只是王東明那幾句大實話導致的面子問題。自罰之后,“銀老大”是否就此罷休?券商版“銀聯”將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