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多家券商獲試點資格證,證券行業正式進軍互聯網吹響號角。來自長城證券的一則重磅消息昨天給證券界注入一劑興奮劑。長城證券昨天中午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公司獲得證券業協會認定的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成為首批開展互聯網證券業務的證券公司。
隨后,中信證券也在晚間發布公告,宣布公司也獲得試點許可。此外,消息人士還透露,早在去年8月,中信、華創、平安、長城以及國泰君安五家券商都提交了開展互聯網證券業務的申請。因此,五家證券很可能全都已經獲得許可。
消息一出,業內人士紛紛叫好。不少人感嘆,自己期待已久的互聯網證券業務時代終于開啟。一時間,兩市證券板塊的個股更是全線飄紅。
不過,監管層對此事并未給出正面表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昨天下午回應,目前他們還沒有掌握具體的情況,但證監會對互聯網業務的監管要求不會改變。證監會要求相關機構遵守現行金融監管規則,證監會將匯合相關部門進行持續監管。
與此同時,長城證券一名負責人向《天下財經》透露,證券業協會要求券商在進行宣傳時,措辭必須嚴謹。不能說公司“獲得試點資格”,只能說通過了“網絡證券業務”的專業評審。隨后,長城證券的相關微博被刪除。
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聯網證券業務?它對普通投資者又有哪些影響?國泰君安證券相關人士將她簡單概括為“理財服務網絡化”,而長城證券的負責人則向《天下財經》打了個生動的比喻:原來大家買東西習慣到實體店,但現在有了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消費者就能到網店買東西。由于技術因素,網店的成本更低,價格也更便宜。而網絡證券也能理解成是證券的網店,一旦成本降低,服務價格也會更加優惠。
“擁抱互聯網,將使投資者和券商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這也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的觀點。而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
研究員吳慶看來,他更關心證券行業的互聯網化之路將如何走?他告訴《天下財經》,在發展初期,價格戰是必經之路;但當券商的利潤已經低到玩不起價格戰的時候,誰提供的資訊、建議和服務最好,誰就能笑到最后。
吳慶:等到價格變得不利的時候,市場份額并不意味著會獲得利潤。當券商的利潤已經薄到不能再薄的時候,就像產業領域的產能過剩一下,必須有一些券商將出局。而決定誰將出局誰將留下的,將會是“創新”。
事實上,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證券業向互聯網跨界是大勢所趨。券商主動擁抱互聯網,表明他們從過去的被動守城,變成主動出擊。而在這種背景下,過去看似高不可及的金融產品將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普惠性金融也將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