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多點執業 家門口看名醫?
      2014-04-01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字號

        老百姓看病,總希望去家大醫院,找一個有名的好醫生,但是往往大醫院、好醫生就那么多,免不了要跑跑遠路、排排長隊;而對于很多大醫院的醫生來說,每天就診的患者那么多,也讓他們不堪重負。那么,如果讓醫生流動起來,多去幾個地方看病,這樣是不是一方面能讓患者少跑路,一方面又能讓醫生增加收入?這是不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國恩、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醫生多點執業,還需解決哪些難題?能否雙贏?

        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下一步要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合理把控公立大醫院規模,優化醫療資源部署,為患者就近就醫創造條件。有序放寬社會力量辦醫準入,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減少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規范藥品流通秩序。

        劉春民是深圳市眼科醫院的一名科室主任,在他看來,自己工作繁重,出去多點執業雖然能掙錢,但權衡下來,還是得不償失。

        劉春民(醫生):我每個星期除了三個工作日的門診,還有兩個工作日的手術,甚至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還要去看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撰寫科研論文。所以基本沒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出去。

        而對陳青山來說,更多的是對多點執業地點醫療條件的擔心。

        陳青山(醫生):條件包括它的執業環境、設備、流程,對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我們到底下執業的話,醫療風險就要大一些。

        另外,醫生要多點執業,首先要向所在的醫院提出申請,只有經醫院同意后,才能進入下一程序,到衛生行政部門登記注冊。而對大多數醫院來說,除非醫院之間有合作,否則很少會同意自己的醫生到外面開展多點執業。

        陳斌(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你到目前為止還是單位人,你的上班,基本的勞動紀律那是要求你上班時間必須在單位,這是第一。第二的話,醫院的資源也不允許,到目前為止,作為經營來說不允許你放到其他單位去。

        據一份抽樣調查,醫生們對多點執業存在多方面的顧慮:醫療糾紛及風險方面的占65.5%;擔心原單位阻撓的占60.6%;擔心晉升、職業發展受到不利影響的占了45.9%。

        此外,醫生出去多點執業,還面臨著他在原單位的工資、福利及社會保險等方面怎么核算?更主要的,如果不是醫院之間的合作交流,一旦因為多點執業產生了醫療糾紛,還會對原單位產生負面影響。在這些壓力之下,多點執業的冷清就可想而知。

        劉國恩:多點執業 均衡優勢資源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想醫生多點執業,可能不是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全部,但它一定是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重要的一個環節,或者說是一個切入點。現在中國看病就醫的主要矛盾,事實上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大醫院里面的資源過度集中,第二個就是我們社區的醫療服務平臺,除了我們現有的政府辦的社區衛生中心而外,并沒有非常活躍有效的私人診所,社會辦醫的機構。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兩個方面同時推進,將會非常有助于,以后看病比現在要方便得多、有效得多。

        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太簡單了,以為醫生多點執業,或者自由執業,是個一加一等于二的關系,其實不是。如果我們實行了多點執業,最后能夠走到自由執業的平臺上去。一個是會使得很多專家能夠通過自己的旗子打造一批新興的團隊,使得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團結在他們的周圍,在廣大的社區診所里發展壯大。這些社區的各種診所就可以為老百姓看病就醫,特別是感冒、發燒、拉肚子這樣的小病,就可以在社區得到救治。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在服務過程當中,把重癥病人篩選出來,輸送到或者轉到大醫院。在大醫院里,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優秀的專家,就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技術集中在重癥病人上。這樣的話,即使大量的百姓在看門診服務的時候,在自己的社區也可以見到比較優秀的團隊。與此同時,大醫院里看病就醫就沒有那么擁擠了,把資源更多的留給重癥病人,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張鴻:多點執業的最大阻礙來自于第一執業單位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前年出現了一起醫療事故,就是有一批人在動手術時眼部感染,手術失敗。為什么眼部感染?就是因為地級市的消毒技術,和來自大醫院的知名大夫,沒接上軌,沒配上套,出現了細菌感染,然后就被叫停了。這就是醫生私下里的走穴,這個大夫就是俗稱的“小李飛刀”。因為它是地下的,所以大家都很匆忙,都是偷偷摸摸的,它就帶來了一些安全的隱患。如果說我們把這個地下的走穴有可能變成一個公開、合法的,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看上這些大夫,還可能帶動我們地級市、縣級市基礎的醫療,能跟上,它能帶你、幫你,因為這是合法的。如果是偷偷摸摸的,那么他來了,趕緊動個手術,就跑了。

        其實我們這次醫改的思路,如果用一個字說的話,就是放。如果要是兩個字的話,就是盤活。就是我們市場在資源配置里面要發揮主體作用,那最有效的資源、最好的資源是什么?是人的資源。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的試點,這些年為什么多點執業很難推?當然,從基層來說,從民營醫院來說,肯定好啊,名醫都集中在那兒,到他們那兒看病。那我們回過頭來,最有話語權的大醫院的院長,他同意不同意?他為什么不同意?他憑什么同意?首先,你是我這兒的事業編制,福利、科研都是我給你投錢,你的名氣從哪兒來的?名氣是我三甲醫院給你的。然后你要出去弄你的品牌,但你的品牌在我這兒,我得有效地利用。為什么我要讓一個大牌醫生,大炮去打蚊子,去治拉肚子?這是廣告,我也要有品牌。否則,我不用他來,要不全國人民還能都到我這兒來看病嗎?我這醫院還有效益嗎?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有一個體制,有一個機制,有一個中國最傳統的單位人,單位人就得歸單位管,你讓他流動出去,那單位不同意。

        劉國恩:現在每個人都是去大醫院拼搶非常稀缺的醫生資源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事實上醫生多點執業,要做的就是對我們的醫務人員進行分流。這個分流,不是通過我們的行政手段來進行規劃性的分流,而是通過醫生在更為廣闊的一個全國上下可以自由流動的醫生人力資源的市場里,進行更好的自我選擇。使得醫生資源配置到最合適的地方去。所以它和我們過去把醫生派到下面去完成一項任務,有本質區別。

        如果我們現在醫院的這個醫生,我們允許他多點執業,他很可能去另外一個公立醫院,或者去另外一個政府辦的衛生服務中心去做。其實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醫務人員優質資源的一個配置的效率,因為他們的時間是有限的。現在我們要想的是,如何通過高端醫院里優質醫生的隊伍,以他們作為一個旗子,能夠發展壯大一個他自己的團隊,而這個團隊植根在我們廣闊的社區里,就是所謂的社會診所、私人診所。這個私人診所起到好幾個重要的作用。第一,是讓我們越來越多的,每年畢業的醫學院校的學生能夠有一個去處,現在我們醫學院的學生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去大醫院里,要么就改行,去賣藥。因為大醫院有各種各樣的門檻,包括這個編制,有個統計顯示,大概有60%以上的醫學院校的學生無路可走,最后選擇改行。

        如果我們能夠推行多點執業,特別是自由執業,那么這些醫學院校的學生就會團結在這些好醫生、名醫的周圍,形成越來越有效的龐大隊伍在社區的診所里,使得醫務人員不至于流失掉,同時使得廣大的百姓在社區可以看到好的醫生。而由他們的服務平臺,把真正的重癥病人又能夠篩選出來,使得這些重癥病人在大醫院里接受到比現在要好得多的服務,尤其是時間上的一個良好服務。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去過大醫院,不管是重癥病人也好,還是一般普通感冒、發燒的病人也好,都在一個場所里面去拼搶,非常稀缺的醫生資源。事實上,它可能是我所知道的,對資源最大浪費的一個制度安排。

        劉國恩:想讓更多的醫生走出公立醫院 就要減小他們走出去的代價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目前醫生多點執業或者自由執業,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在他所屬醫院對他的約束上。其實醫院層面上要硬性約束他的話,已經是違反這個政策了。所以這個我覺得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軟約束,這軟約束就包括了,我們長年累月形成這種,公立醫院行政配置資源最后集中壟斷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和機會。那么這些機會、這些條件是和公立醫院綁在一起的。比如說職位的晉升,比如說事業的發展,比如說編制待遇,比如說退休以后的各種福利、待遇,還有科研、教學等等。那么這一系列的條件,都深深的綁定在我們公立醫院上。你如果要從公立醫院走出去,自由執業也好,多點執業也好,你將會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我們經濟學上把它叫做機會成本。

        如果我們希望更多的醫生走出公立醫院的象牙塔,能夠以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權威建立起服務在社區的團隊的話,要盡可能的想辦法減小他們出去的代價或者機會成本,這就是要加大我們在公立醫院里邊行政配置資源的力度,這也非常契合我們十八屆三中全會呼吁的這個,就是我們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

        張鴻:得讓一系列的不平等平等化 讓人才有更多的選擇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還是要放,除了對人的放,對醫療機構也要放。因為你沒有對醫療機構的放,其實這個人沒有更多的選擇,他去哪兒?怎么放?就是你有更多的民營醫院,有更多的私人診所,我就可以有創業的沖動,我可以有選擇的沖動,否則機會成本太高了。比如說,我要放棄事業單位的編制,你再想想養老,這個風險太大了。現在年輕的大學生都要擠破頭進入公務員的行列。

        要讓民營醫院,讓外資參股。昨天李克強總理已經說了,民營醫院要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要減少對外資控股的限制,這什么意思?就是說你的待遇在實際操作當中,雖然法沒有禁止我們開一個綜合類的醫院,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地方上,你要想辦一個醫院,就難死了你。首先準入,你達到門檻,他都可以說我不允許。那還有相關的醫保、評職稱等等,養老等等這些,科研、科研資金全都在公立大醫院,民營醫院你想申請,那難于上青天。所以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拿都要讓它平等化,然后人才有更多的選擇,成本才會顯得小一些。

        劉國恩:稀釋掉體制內的優厚待遇 有利于推進多點執業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如果我們要更有效地推進醫生的多點執業,就要在兩個方面重點地去推進。第一,中國今天的醫療體制改革和其他行業改革一樣,改革的最大紅利來自于開放,這是最簡單、最務實、最有效的,至少在當前階段是這樣子,這是第一。第二,要有意識、有目的的,逐步加強我們行政配置資源的力度,讓行政資源不能夠綁架全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讓行政體制內的各種待遇、各種條件越來越薄弱,這個時候就會稀釋掉在體制內工作的優厚待遇,使得我們到社會上去服務,到社會去辦醫,所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小。就這兩個方面我們把控住,至少在當前來看,是非常有助于我們推進醫生多點執業的。

        我想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是那句話,如果我們在方向上能夠緊緊地把握住我們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方針,就是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應該在我們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說白了,我們第一個是要通過市場的開放,讓越來越多的市場力量能夠在開放的市場中發揮作用。第二,逐步的讓市場配置資源的價格機制,能夠越來越多的反映市場的供需狀況,那么形成我們有利于解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養老,你如何選擇? 2014-03-24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人民幣匯率再跌 是何原因? 2014-03-21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小開發商違約 撩動金融神經? 2014-03-21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3•15在行動:誰竊取了我的信息? 2014-03-21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3•15在行動:尼康換機的啟示 2014-03-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亚洲字幕中文在线乱码AV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 中日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