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肖鋼接替郭樹清成為新一任證監會主席,一年過去了,新股發行問題不斷,股市也仍在2000點左右低位徘徊,但值得欣慰的是,注冊制已邁出了重要一步,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初具雛形,肖鋼在操刀改革這一年中也經歷了喜怒哀樂。
肖鋼之喜:注冊制走出重要一步
執掌證監會一年,肖鋼可謂是喜憂參半。若要說哪些是值得他高興的事,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邁出了向注冊制過渡的第一步或許是其中的一件。
長久以來,股票發行的審核制一直都頗受市場詬病,企業上市往往歷時漫長、成本巨大,問題上市公司也難以退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證監會對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想法孕育而生,即推行注冊制,證監會擬實現監管的轉型,將自己在股票發行中扮演的角色由審核變更為核準。
肖鋼在2013年3月17日走馬上任后,證監會很快便啟動了對《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征求意見。4-11月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是制度改革的醞釀期。這期間,雖然肖鋼并不在公開場合多言語,但其做事果斷的風格卻讓市場為之震驚,甚至拍案叫絕。
除了繼續對IPO在審企業實行“史上最嚴格”的財務專項核查之外,證監會還對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萬福生科及其保薦機構平安證券做出了最為嚴厲的處罰:萬福生科的實際控制人鋃鐺入獄,平安證券被罰款、沒收7665萬元,暫停保薦資格3個月,相關保薦人終生禁入證券市場。此外,證監會還在暗中對股市、債市進行一系列稽查,并于2013年8月19日首次下發專門針對稽查執法工作的規章制度《中國證券關于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工作的意見》。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集中發布了IPO改革、借殼標準、優先股試點和分紅指引四個文件,明確新股發行向注冊制過渡、借殼上市條件與IPO標準等同、決定開展優股試點、提出差異化現金分紅比例的具體要求。
肖鋼之怒:IPO新政滋生投機
這次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不論是市場還是證監會,對于實施效果,無疑都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然而,改革并非能一簇而就,由于制度出現漏洞,IPO新政在執行過程中投機現象時有發生,據說這讓肖鋼大為惱怒。
挑戰IPO新政最為典型的案例莫過于奧賽康事件。今年1月9日,是證監會下發上市批文后的第11天,即將于創業板上市的醫藥企業奧賽康的一紙發行公告讓市場一片嘩然,該公司確定的發行價為72.99元/股,共募集資金8.66億元,但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南京奧賽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卻欲通過轉讓老股套現31.83億元,為公司募集資金的近4倍。這意味著,奧賽康從市場吸收的78%的資金都將進入控股股東的腰包。
如此奇葩的發行出現后,市場紛紛提出了質疑,認為老股轉讓制度設計的缺陷易被投機者利用,有消息稱,奧賽康大股東的瘋狂套現之舉甚至激怒了管理層。第二天,奧賽康或許是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緊急暫停了股票的發行,直至今日該公司仍沒有重啟發行。
對于奧賽康事件,資深市場評論員熊錦秋直言這是過度投機的惡果。他認為,奧賽康老股東存量發行獅子大開口,是因為存量發行制度還存在疑問和漏洞。事實上,反觀奧賽康發行內容,也確實是在合規的范圍之內。其實,在IPO新政實施過程中,讓證監會感到不自在、讓市場頗為質疑的不止是老股轉讓制度,自主配售制度、首日臨時停牌制度、市值配售這一系列新政都似乎還不夠完善,看起來極易被投機者鉆空子。
肖鋼之哀:中國股市難見起色
股市反映一切,讓股市好轉起來或許也是改革的終極目標之一,但在過去的一年里,股市難見起色的狀況讓肖鋼頗為頭疼。
肖鋼上任后經歷的第一個交易日,也就是2013年3月18日,上證指數報收2240.02點,下跌1.68%;肖鋼上任滿一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上周五,上證指數報收2004.34點,下跌0.73%。這一年上證指數下跌了235.68點,跌幅累計10.52%。而且在該期間,上證指數最高時也僅為2326.72點,最低時卻曾下探至1849.65點,上下波動的幅度達到20.5%,弱市的特征非常明顯。事實上,在過去一年里大盤還曾三度進入暴跌的危機時刻,失守2000點,第一次是在2013年6月;第二次是今年1月;第三次是今年3月。
有觀點說,改革無牛市。言外之意是改革可能會導致A股的下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暫時還不好下定論,但從過去一年的經歷來看,這話確實有一些在理之處。而這也引起了市場的一些恐慌,一位投資者對北京商報記者直言:“難道改革持續多久,熊市就會持續多久?這不是讓股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錢蒸發嗎?”
上述股民的擔心似乎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肖鋼被媒體問及如何平衡改革和股指波動之間的關系時承認,“在市場化程度還很低的當前,如何在改革過程中平衡好改革的力度和市場可承受的程度,對證監會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他表示,證監會在研究推進改革措施,比如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時候,始終會注意把握好這個平衡。
肖鋼之樂:新三板推向全國
證監會在過去一年做的事情數不勝數,健全多次層資本市場無疑是其中的一個大項。說起來,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第三層級的市場——新三板實現了向全國擴容,或許是一件能令肖鋼開心的事。
其實,新三板在2012年有過一次擴容,但只是向幾個大城市增設了試點,從最初的中關村園區擴展到了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區和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沒想到,一年后的2013年底,證監會就將新三板推向了全國。
2013年12月27日,肖鋼履職9個月零10天,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并公布新三板七項配套規則,規定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不受地域限制,這標志著新三板擴大到全國的工作正式啟動,這為全國各地的中小微企業都多提供了一個融資平臺。此后,企業爭先上新三板,據北京商報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截至目前,新三板的企業掛牌數量已經達到653家,而在擴容前,四個園區的總數只為316家。
不過,雖然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已初步建成,但并不健全,就拿新三板來說,目前只是在制度層面搭建完畢,技術層面還并未真正實現全國統一,因為新的交易系統還沒有正式上線,股票的交易只能在老系統里轉讓。此外,新三板還需要激活交易,完善監管,想要真正成為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