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中國健康服務業最新趨勢分析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健康服務業市場和行業格局將發生結構性變化,而2014年將是這一變化的重要開端年,將有望見證民營醫院數量首超公立醫院、養老和健康管理新模式涌現,以及醫藥營銷方式變革等標志性事件。 國務院2013年10月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健康服務業”概念,其內涵既包括廣為公眾熟悉的醫療服務,也包括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服務,以及與健康服務業緊密相關的支撐產業,如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以及藥品、器械、康復保健產品等。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醫藥健康行業中心負責人劉宇剛認為,政府對醫療和健康服務長期存在的結構性供需矛盾日益重視。在老年化、城鎮化的背景下,通過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有其歷史必要性。 同時,在中國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背景下,健康服務業還承載著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任。國務院意見提出的8萬億目標,2020年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大致會接近中國時年GDP的10%,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在此背景下,健康服務業內各大板塊將迎來全面增長。主要由社會資本驅動的民營醫院、養老服務業和商業健康保險的年增速均將高于20%,其中尤以民營醫院增長為最,羅蘭貝格估計其體量在八年中將有12倍的增長空間。2014年,民營醫院增速加快,總數可能會達到13500所,在數量上首次超過公立醫院。 羅蘭貝格預計,2014年中國將有超過30家病床數超過3000張的“航母級”醫院出現,擁有上萬張床位的世界最大單體醫院也呼之欲出。劉宇剛指出,醫院應將提高醫療和服務質量作為發展的重點,而規模的過度擴張對質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