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儲糧官方公布,新任董事長趙雙連在中儲糧集體會議上表示:
此次中儲糧干部調整,涉及提拔、崗位變更、分工調整,共有30人,是近年來干部任用規模比較大的一次。
盡管中儲糧沒有公布具體的管理人員職位變更,但是本報記者通過中儲糧官網信息發現,這次人事大調整包括中儲糧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劉新江去職,張守華接替張文元董事、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職務等。
除此之外,則是涉及中儲糧總公司各直屬部門、相關業務公司以及分公司的人事調整。本報了解,之前的綜合部部長兼新聞發言人程秉洲職務發生變更,新任新聞發言人尚未正式公布。
目前,除了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克在中儲糧任職時間較長外,中儲糧另外6名包括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副總和黨組紀檢組組長在內的黨組成員,都是近期或者近一年多上任的。
作為新董事長,趙雙連強調中儲糧將“突出主業發展”,在“兩個確保”(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的主線下,圍繞輪換搞貿易,圍繞輪換搞加工;不過度追求企業利潤,不過度延伸產業鏈。
大規模管理層調整
此前,中儲糧完成了高層管理團隊大換血,包括董事長趙雙連、總經理呂軍、總會計師陳紅旗、副總經理宋致遠、副總經理許高峰及總公司董事、黨組紀檢組組長張守華都是近期或者近一年多來新提升或“空降”來的。
其中,董事長趙雙連是去年4月從內蒙古自治區調派而來,總經理呂軍來自中糧集團,總會計師陳紅旗從中儲糧山東分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職位升任。副總經理宋致遠則是去年下半年從中儲糧購銷計劃部部長提拔而來,副總經理許高峰在今年2月份履職中儲糧,此前,擔任中央企業團工委書記、中央企業青聯主席;董事、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張守華則是來自中組部,此前擔任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副所長兼黨建研究雜志社主編職位。
此次人事變動,中儲糧原副總經理劉新江離任,原董事、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張文元調離。
趙雙連在中儲糧中層管理干部集中談話會上明確指出,中儲糧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是管理基礎薄弱,基層腐敗案件高發,管理模式傳統;第二是體制、機制建設不足,監管力度不適應快速發展;第三是在“兩個確保”的認識上存在差距,一些地方操之過急、好高騖遠、求大求快求全,導致管控能力下降;第四是干部教育、培訓、使用存在制度不完善、規則執行力不夠,廉政建設上,一些干部觸犯刑律,廉政建設、廉潔文化有待加強等。
趙雙連強調,對于政策糧油托市收購過程存在的“轉圈糧”、擅自動用、壓級壓價抬級抬價、違規拆借資金、“小金庫”等“四害”
管理問題,中儲糧必須抓緊解決。5月份,審計署報告指出,2008年至2011年,中儲糧所屬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分直屬庫違反國家規定,將存儲在本庫的522148.61噸臨時儲備糧和最低收購價糧(轉圈糧),轉為中央儲備糧或用于對外銷售,從中獲利1702.58萬元。
事實上,自2011年年底河南分公司總經理李長軒被雙規批捕以來,中儲糧從公司高管到各地分公司發生了10多起人事任免調整,其中2012年4月,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的潘洪亮卸任,其外,姚瑞坤也不再擔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會計師職務。
而記者統計,從2012年以來,中儲糧分別對黑龍江、山西、山東、廣西、江西、 福建
、云南、湖北、廣州等10多個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任免,同時向相關分公司和直屬庫派遣會計師,審計權收歸中儲糧總公司。
回歸主業
趙雙連指出,中儲糧黨組確定了中儲糧下一步工作思路,即穩定、調整、提升6字原則。“從現在開始,總公司要從嚴治企,抓基礎管理,系統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監督體系,查處違紀違規行為,突出主業發展。”
近幾年,中儲糧的發展出現偏離作為國家政策糧油企業的路線,一味地擴大商業貿易經營業務,凡是有中儲糧直屬庫的地方,幾乎都有中儲糧向下游延伸的米、面、油產業鏈。
東方艾格大宗商品分析師馬文峰表示:中儲糧大米加工能力有300多萬噸,油脂有100多萬噸,小麥加工因為競爭不過其他企業,已經敗下陣來。
事實上,中儲糧商業貿易業務一直拖累政策糧油業務。趙雙連講話中指出,目前,中儲糧“全系統商品庫存還有1500萬噸,除了小麥,其余品種仍然虧損……商品糧經營出現赤字,增效能力減弱,主產區水稻輪換十分困難”。
一糧油行業人士表示,這應該是中儲糧通過貸款發展起來的貿易經營業務,一般由中儲糧儲備的國家政策糧是國家財政出錢,并向中儲糧提供保管費用等,但是所有權歸國家,中儲糧無權動用。
對于貿易加工業務板塊市場化不力,趙雙連給中儲糧定調:以“兩個確保”為主線;圍繞輪換搞貿易,圍繞輪換搞加工;不過度追求企業利潤,不過度延伸產業鏈。
趙雙連強調,貿易經營必須實事求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貿易經營上要實行三原則,即各分公司不下達貿易考核指標;不搞與輪換無關的其他品種經營;不搞有風險無效經營,堅決杜絕變相拆借資金。
上述糧油企業人士表示,中儲糧發展加工貿易業務,是因為國資委對中儲糧的考核與其他央企是一致的,這種考核體制有問題,促使中儲糧的領導要升遷就必須考慮業績盈利。最近有說法,國資委對央企業績考核要改革,對政策性央企與市場化央企分開考核。而對于政策性央企考核,把工資關起來,像事業單位一樣;另外領導的升遷盈利不作為主要指標,引入其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