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份開始,江西省出臺方案實施“八項制度”,探索破解農民工工資拖欠“老大難”問題。
2012年10月,江西省綜治辦和交通運輸廳聯合出臺了《創新交通建設工程農民工工資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并選擇昌樟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為試點單位。這一方案涵蓋了承包合同確認、農民工信息注冊、農民工工資預存等八個方面,建立了一整套預防農民工工資拖欠的保障機制。
工程項目方首先將“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列入《工程承包合同》,要求中標單位與施工隊、施工隊與每位農民工都簽訂《勞務用工合同》,明確了工資支付標準、支付形式和支付時間等,實現了農民工合同化管理。
同時,在國內首創農民工工資管理網絡監管信息平臺,專門開發出一套農民工工資管理軟件。軟件設置了紅、黃、綠三種信號,分別對應“整改、關注、正常”三種狀態,當出現紅色、黃色預警信號時,軟件將自動發出監管指令,責令相關單位整改。這一系統中,每位農民工的信息、工資發放情況一目了然。
方案實施中還對農民工工資發放實行“保證金”預存制度。項目方對中標單位按計量工程款的12%提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一旦出現拖欠行為,將從保證金中直接支付。所有農民工均辦理了銀行工資卡,中標單位每月將工資按時送達指定銀行,由銀行直接支付到每位農民工的工資卡中。
試點工作開展近一年來,昌樟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全線12家施工單位、62支勞務隊伍、3106名農民工,都按時足額領到了5022萬元工資,實現了農民工工資“零拖欠”。目前,江西正著手在全省工程建設領域推廣這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