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入養老服務業將獲扶持
|
險資系養老地產新成長窗口開啟
|
|
2013-08-19 作者:記者 李唐寧/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當“老齡社會”已成事實,解決養老服務問題迫在眉睫。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分析人士預測,未來幾年,養老服務業所涉及的養老醫療、地產、服務甚至金融業都有望得到政策支持,由險資主導的養老地產項目也有望開啟新的成長窗口。 會議要求,將從建設、服務、模式創新等多個方面加強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重點發展居家養老的同時,通過簡化和規范程序,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專業化養老機構,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此外,將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服務、保險、教育、健身、旅游等領域互動發展。到2020年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 我國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與此同時,“銀發經濟”也在逐漸升溫,來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消費需求在3萬億元以上,2050年左右將達到5萬億元,一個潛力極大的新興產業正在形成。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各路資本也都蠢蠢欲動。目前來看,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已有所發展,其中以養老社區開發運營為主的養老地產最為集中,這一領域的活躍投資者包括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地產商、保險公司、境內外財務投資者等。以地產商為例,保利、萬科、首創、今典等企業早已開始布局養老地產。 而各大險企中,除泰康人壽、新華保險等幾家已著手建設養老社區的公司外,中國人壽、合眾人壽也分別在河北及湖北規劃了養老社區項目。全國工商聯商業不動產專委會主任朱凌波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獲得不動產投資“牌照”,“百舸爭流”的局面已經形成。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認為,保險公司是養老地產理想的投資及運營主體。一方面,保險公司的資金屬性與養老產業更加匹配;另一方面,養老產業與保險業務具有一定的業務協同作用,向上銜接醫療保險、護理保險和養老保險等產品,同時帶動下游的老年醫學、護理服務、老年科技產品等產業,能夠極大地延伸和擴展壽險產業鏈。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養老產業的商機巨大,受調控政策影響,險資的投資欲望被壓抑,“事實上,險企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已經成規模,預計很快會有具體細則和優惠政策出臺,只要政策稍現松動,必有更大動作。”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庹國柱表示,目前市場上中低檔的養老地產較多,保險養老地產著重于更為體面、高檔的養老產品,充分考慮到了老年人對生活照料、交流、活動等各方面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承受中高檔養老社區的人更多了,因此利用保險資金來開辟和養老保險相銜接的養老社區是一個思路。”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