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很多投資項目都只有開頭,沒有結尾,并且也不和公眾股東說明具體情況,感覺公司太不靠譜了。”對于恒順電氣遭青島證監局立案調查一事,有知情人士對此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如公司對印尼煤礦的收購至今仍沒有下文,公司原說上半年煤礦可以產生利潤,現在回過頭來看,只不過是忽悠而已。”
7月20日,恒順電氣發布公告稱,7月19日,公司收到青島證監局立案調查通知。公司表示,“因公司涉嫌未披露相關信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賈全臣、財務總監兼董秘王艷強涉嫌泄露內幕信息,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及相關人員立案調查。”
此前,公司在公告中僅提及,公司此次立案調查事項,是涉及公司
2012年發生相關事項的專項調查。7月22日,公司證券部人士對此回應稱,“目前,具體的細節公司暫時還不能透露,只有等監管部門調查結束后,才能進一步發布公告。”
7月20日,公司股票復牌后直接跌停。截至終盤,在創業板指數大漲3.38%的情況下,公司股價仍逆勢急挫9.35%,報收5.62元。截至7月24日收盤最新股價為5.72元。
海外并購“忽悠”
2012年,公司進行了幾項重大投資項目,主要包括“印尼ASAM電廠”投資項目、“印尼東加煤礦及碼頭”、“印尼中加煤礦”的資產收購項目,分別涉資1.9億美元、20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不過,上述海外投資至今全部沒有結果,上市公司預期的進展也全部泡湯。
不過,盡管“印尼ASAM電廠”早在2012年5月份取得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的中標通知書,但一直未能得到印尼國家電力公司批復而遲遲不能簽署項目合同。
同樣,公司對印尼“東加煤礦及碼頭”資產收購項目的預期也是一變再變。此前,公司稱預計在2013年一季度可以辦理完畢開采生產證,并開始辦理股權的過戶手續。預計二季度可以實現煤炭的產出。
然而,東加煤礦直到2013年6月才取得環保證,目前正在辦理生產開采證,并一直未能辦理股權轉讓手續。
中加煤礦的收購進展更為緩慢。根據公司原計劃,公司預計于今年3月份前可以完成中加煤礦儲量的勘探。截至目前,不僅勘探數據沒有及時披露,由于涉及到外資進入印尼的各種審批事項部分尚未完成,亦無法完成股權過戶。
至于公司今年3月簽署的CNI
鎳礦收購框架協議,公司原先預計今年6月3日之前可完成交易,現在也很有可能流產。公司稱,因CNI鎳礦公司方面未提供完善資料造成對其的法律調查未能按時完成,因此目前尚未簽署正式收購協議,仍在進行法律調查。
內幕信息助小非出逃?
前述知情人士則認為,正常情況下的收購和重組,往往會增厚每股收益,進而其股價也會上漲。但是,恒順電氣卻是個特例。此前,公司在收購利好頻出的情況下,其股價卻持續下跌,明顯有違市場常理。
從恒順電氣二級市場走勢來看,其最近一次資產收購停牌前一天的4月19日,公司股價收6.68元;截至公告前一交易日的7月19日,公司股價收6.20元。其間創業板漲25.08%,恒順電氣跌7.2%%。
巧合的是,就在公司停牌的前4月19日,公司首發原股東榮信股份便先后于4月18日和19日兩個交易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分別減持了200萬股。
“這說明得到內情的人在不斷地拋售公司股票,而不知道真實情況的中小投資者卻仍在癡心地等。其背后,甚至有可能是公司明知海外收購不會成功,卻仍然為了配合小非出逃而發布虛假利好。”該人士稱。“公司二級市場股價持續暴跌,其根本原因是公司的這些海外收購項目讓股東看不到收購的希望。”
統計數據表明,自去年年末以來,公司首發原始股東新疆奕飛股權投資有限公司、青島福日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榮信股份等在內的股東已累計減持套現27592萬元。
實際上,不僅僅是公司海外收購被指為小非減持鋪路,同樣,公司對滄海重工的收購也遭到市場詬病。
此前,后者曝出2012年業績下滑、今年一季度出現虧損的狀況,因在IPO核查中未提交自查報告而終止審查。
今年5月27日,恒順電氣發布公告稱,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滄海重工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滄海重工100%的股權預估值為人民幣4.65億元。
此外,公司7月3日發布的中報業績預告也顯示,預計2013年1月-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571萬元-1142萬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60%-80%。